作者:David(張君瑋)
上一篇:2022-08-13 南二段縱走7天6夜 DAY4~5 🦋花蝴蝶🦋
糧食單
長程縱走最讓人在意的一點便是糧食單的設計,畢竟保存、負重、體力與士氣之間實在難以兼顧,因此事前我們做了許多功課。然而大廚之一的番茄因為有多年長程縱走經驗,菜單就隨她開,Ivy則是想挑戰夏天肉類保存極限,而我為了平衡前面兩位的重量,就朝方便及輕量化的方向設計,菜單方向大致如下:
1.食材1人1天2餐共計500克,意即8人1天的食材總重上限為4公斤,可理解為每位隊員分到的公糧為4公斤
2.番茄與IVY各自攜帶了價格上千的保冷袋,番茄還在保冷袋裡放了結冰水,導致重量飆升
3.我負責的3天餐點均為較輕量的菜單,主要測試對體力與士氣的影響,也順便測試備餐速度
4.8人早餐米量約抓400克,晚餐600克,麵量約再多1-200克
以下為本次原定菜單(標橘色代表根本撐不到原定日期就被迫提前吃掉的肉類)
時間 | 水源 | 名稱 | 食材 | 調味料 |
---|
1晚 | 向陽山屋 | 蒜味海鮮義大利麵.濃湯 | 義大利麵.綜合海鮮.甜椒.湯包.蛋 | 鹽.蒜.辣椒.MSG.橄欖油.義式香料.九層塔 |
2早 | 向陽山屋 | 鮮肉包.黑豆漿 | 福圓號冷凍鮮肉包*8.沖泡包*12 | 無 |
2晚 | 拉庫音溪 | 咖哩牛肉麵.水果茶 | 關廟麵.(事先調理好並脫水)咖哩牛.茶包 | 油.咖哩塊(補充濃度用) |
3早 | 拉庫音溪 | 什錦白粥.涼拌皮蛋.紅豆西米露 | 米.洋蔥.高麗菜.龍蝦丸.皮蛋*6.豆棗.皮蛋 | 鰹魚粉.蠔油.白胡椒.黑胡椒 |
3晚 | 轆轆谷山屋 | 蒜蓉五花肉.照燒雞腿.蒜苗鴨肉.肉骨茶 | 米.五花肉.去骨雞腿*2.鴨肉絲.蒜苗.豬小排 | 花椒.薑片.米酒 蒜末.糖.蠔油.辣油.蔥.鹽巴.白胡椒.肉骨茶包.扁魚 |
4早 | 轆轆谷山屋 | 客家湯泡飯.甜茶 | 米.香菇.蝦米.韭菜.肉絲.香菜.芹菜.奶茶包*8 | 鵝油.紅蔥頭.蔥.蒜.胡椒.雞湯塊 |
4晚 | 塔芬谷山屋 | 香煎辣味豬肉片.金沙杏鮑菇.椒鹽四季豆佐玉米筍.熱仙草.紫菜湯 | 米.豬肉片.杏鮑菇.小磨坊金沙醬.四季豆.玉米筍.仙草包.八寶豆類.紫菜 | 油.酥炸粉.蔥花.蒜頭.辣椒.胡椒.油.鰹魚粉.鹽 |
5早 | 塔芬谷山屋 | 味噌湯麵.奶茶 | 麵條.味噌湯包*12.雞蛋*4.乾燥海帶.乾燥豆腐.奶茶包*12 | 蔥花 |
5晚 | 大水池山屋 | 辛拉麵.鹹豬肉.洋蔥.紅蘿蔔.乾燥海帶.水果茶 | 辛拉麵泡麵*8.鹹豬肉.洋蔥.紅蘿蔔.乾燥海帶.水果茶*12 | 蔥花.白醋.米酒.蒜泥 |
6早 | 大水池山屋 | 什錦白粥.綠豆椰果 | 米400g.洋蔥.高麗菜.花枝丸.皮蛋6顆.豆棗 | 鰹魚粉.蠔油.白胡椒.黑胡椒 |
6晚 | 荖濃溪 | 麻油三杯雞.醬爆青椒肉絲.墨魚卵香腸.藥膳排骨湯 | 米.雞腿*3.梅花肉絲.青椒.香腸*8.豬小排 | 糖.薑片.蒜末.辣椒.麻油.醬油.米酒.九層塔.蔥 |
7早 | 荖濃溪 | 番茄雞蛋麵.甜茶 | 番茄*2.雞蛋*3.麵條.薑茶包*8 | 麻油.薑.糖.鹽.蔥 |
7晚 | 觀高 | 臘味煲飯.涼拌洋蔥鱈魚肝.三杯皮蛋.甜茶.紫菜湯 | 米.臘腸*5.洋蔥.鱈魚肝罐頭*2.皮蛋*6.小磨坊三杯醬汁.奶茶包*8 | 醬油.紅蔥頭.蔥花.糖.醬油.醋.柴魚片.蒜頭.辣椒.油.太白粉 |
8早 | 觀高 | 味噌湯泡飯+米漿 | 米.味噌湯包*12.雞蛋*4.乾燥海帶.乾燥豆腐.米漿粉包*12 | 蔥花 |
先講大家最在意的肉類:
1.未醃製肉類在夏天高海拔昂貴的保冷袋中頂多撐到D3晚餐
2.加一罐結冰水勉強撐到D4晚餐
3.辣椒可以有效壓制肉類剛開始變質的味道,請挑選能吃辣的隊友(誤)
4.醃製肉品(如臘腸)、皮蛋及罐頭(如鱈魚肝)非常耐久,表現非常好
接著是具有畫龍點睛安撫人心的甜湯:
1.糖分仍是撫慰人心的最佳方法
2.本次準備的紅豆西米露、熱仙草、海燕窩等都意外地使人心情大好
3.但反覆喝奶茶會使邊際效益快速降低,可適時搭配即時珍珠或更換為水果茶等
再來是其他蔬菜部分:
1.本次未攜帶葉菜類,主要是不易保存
2.本次蔬菜以四季豆、玉米筍、洋蔥、紅蘿蔔、杏鮑菇(斟酌一下)、蒜苗、高麗菜及乾燥海帶為主
3.搭配醬料或調味料,以上蔬菜也能變成好吃的大菜
然後是評論功能性菜單:
1.蒸肉包和沖泡黑豆漿確實可大幅縮減準備時間,但肉包不易保存
2.輕量化食材所減少的重量不足以彌補空虛感,即便辛拉麵加入一大堆配料吃到吐,也是感到空虛
3.豐富的食材雖然較重,但在隊員能力許可下,其提振之士氣對於行進幫助十分巨大
4.若隊員能力許可,我會將輕量化食材餐數降低到3成以下(個人意見)
最後則是本次受到好評之菜單:
1.基本上N菜一湯的全部都是好評,完全無話可說
2.輕量化的味噌湯麵吃起來還不錯
3.涼拌皮蛋好吃又好保存,荖濃溪凜冽的溪水完全去除涼拌洋蔥的辛辣味
4.番茄雞蛋麵竟然意外的好吃,簡單料理也有出頭的一天
5.臘味煲飯也是驚喜之一,好保存又好吃
6.茶包永遠不嫌少,幾無重量但又可以一直喝
以及本次待改善菜單:
1.不要在山上煮義大利麵!!!根本煮不熟!超級浪費瓦斯
2.預先煮好的咖哩脫水要充分,不然真的很重
3.有些沖泡粉包其實很重,帶上山前最好秤重一下,推薦豆漿粉,超輕量但喝起來又濃
好了夠了回到正題
DAY6 大水窟山屋→大水窟山→大水窟山北峰→秀姑坪→白洋金礦山屋→中央金礦山屋
03:00起床
今日路程因刪減了秀姑巒山,因此實際路程相對較短,但我們為了避免在通過白洋金礦山屋與中央金礦山屋之間的濕滑路段遭到大雨的襲擊,還是提早起床
上圖:雖然大水窟山屋沒有門牌號碼,但我已經查到真‧北高雄無雙其實是圓峰山屋,大水窟山屋則是坐落在花蓮縣
上圖:按照慣例起床到起登一定要花費2小時,所以我們一行人5點才離開山屋,由於昨晚仍有零星降雨,我們還是穿著雨衣雨褲出發
上圖:往大水窟山的路徑在大水窟池的左側(西方),此時東面泛起陣陣陽光,若是好天氣在大水窟池畔欣賞日出應該也是絕世美景
上圖:由於大水窟山屋是坐落在大水窟山南面的寬稜上,因此今日起登不用像過去幾日都要從山谷爬陡坡出來
上圖:離開山屋後約5分鐘就會碰到南營地岔路口,此處通往杜鵑營地,途中經過的南營地水源是大水窟山屋缺水時的替代水源,不過路程相對較長,古師傅原先打算山屋缺水要尋西面尋找地圖上標示的溪溝,不過後來看到滿滿的集雨筒就作罷
上圖:回頭再看一眼最美山屋,下次八大秀再見吧!
上圖:繼續沿著和緩的草坡前進,若是晴天此處定當十分美麗
上圖:里程碑此時轉為秀姑坪及大水窟(山屋)
上圖:回拍在後方的隊友,可發現山勢相當平緩
上圖:而後繼續在平緩的山坡上行進,此時東方還露出了橘紅色的色彩,讓我們以為天氣預報錯誤,也許有機會去攻秀姑巒山
上圖:又是成片的灌木叢,大多都是高山杜鵑
上圖:見到一茂密的玉山圓柏生於路邊,頗有意境
06:11 超大平坦營地
起登約1小時後,我們來到一處無敵龐大平坦的超級營地,整座營地幾乎沒有任何凸起物或是大型石塊,目測就算上百人的團隊駐紮於此也不會顯得壅擠,可惜一樣無水
上圖:整座營地長滿了淡褐色的植物,遠看就像結了一層霜
上圖:通過超級營地後,雖然坡度略有提升,但基本上仍屬於舒適的範圍
上圖:大水窟山的東側是米亞桑溪支流向源侵蝕下造成的大崩壁,若無白牆阻礙想必是相當壯觀,因此在行進間看到右方(東側)的大崩壁時就知道大水窟山即將抵達
上圖:抵達三角點前也是一株一株的玉山圓柏,只是不如雪山山頂的玉山圓柏來的低矮
06:32 大水窟山
由於抵達三角點時下起了雨,兼之四面八方都被白牆擁抱,因此我們簡單拍了幾張照後就往秀姑坪的方向加速前進

大水窟山
據第N刷的番茄說景色無敵美,我是又進帳一顆白牆
─真的要森戚戚啦
上圖:美麗的大水窟山去哪了
上圖:仔細觀察三角點附近的玉山圓柏上掛有布條,此處便是往秀姑坪的方向
上圖:然而鑽出玉山圓柏後卻是令人傻眼的一幕,雨水沖刷了路跡,加上白牆阻礙視線,一時之間我們竟誤走到大崩壁上,發現路況愈來愈差才趕緊折回來
上圖:此時GPX只能作為大方向定位用,實際上還是要依靠現地判斷,我們仔細觀察了路跡,最後也發現相當不起眼的布條
上圖:一路上還是有少許布條,只是陰雨天視線不佳,需要更仔細觀察
上圖:玉管處也在此架設了小心迷路的警告標示,可能是地質鬆軟路跡容易被破壞,所以是容易迷路的路段
上圖:部分路段相對空曠,也不易綁布條
《秀姑坪2.0,大水窟4.3》
自大水窟山下到鞍部後,矗立在眼前的便是大水窟山北峰,只要翻越這座山頭,到明日的八通關山前,都只剩下下坡了
上圖:大水窟山後的沿路布條都相對較不明顯,需要時刻注意,否則很容易走錯路
上圖:此時陽光自雲霧間灑落,我們還在期待著到秀姑坪時天空大開,也許便能考慮上秀姑巒山
上圖:此時遠方雲霧蒸騰,頗有要轉晴的趨勢
上圖:回拍遠方的隊友,一路上我們都走在漂亮的稜線上,天氣大好時必定美麗十分
上圖:轉上寬稜後,路徑變得更加清楚,而大水窟山北峰也在前面不遠了
上圖:路牌處就是大水窟山北峰山頂
07:35 大水窟山北峰
上圖:由於山頂風大又飄雨,看不到任何展望,因此大夥趕緊拍張照就往秀姑坪的方向前進
上圖:自大水窟山北峰過後,就是平緩的下坡
上圖:一連串的下坡
《秀姑坪1.0,大水窟5.3》
上圖:接著一段長長平緩的下坡
上圖:由於路徑十分好走,一行人都走得相當開心
上圖:即將抵達秀姑坪時,開始出現茂密的矮箭竹
上圖:看到秀姑坪的告示牌了
08:03 秀姑坪
秀姑坪是一個T字路口,往東是秀姑巒山及馬博橫斷,往南是我們來是的南二段路線,往西則是接往八通關古道,我們在此處碰到了一隊要走馬博的大哥大姐們,我們自己的大背就已有15-18公斤重,而大哥大姐們的背包目測竟比我們大了近1半左右,實在很難想像背負在身上的重量
上圖:玉管處製作的秀姑坪區域地圖
上圖:我們一行人站在路牌前再三猶豫,最後還是狠下心讓南二段缺了一個秀姑巒山
上圖:由於番茄是唯一走過白洋金礦山屋到中央金礦山屋之間濕滑路段的人,因此就派她在前面領路
上圖:剛離開秀姑坪,馬上就恢復成八通關古道典型的破碎地形
上圖:又碰到一段擾人的灌木叢,大家被刺的哀哀叫
08:21 白洋金礦山屋
白洋金礦山屋距離秀姑坪只有短短的10分鐘路程,之前查找資料時大多看到山屋狀況老舊且衛生環境不佳,此次經過發現已大幅改善,而且荖濃溪活水源從山屋旁(真的就緊鄰山屋)流淌而過,除了較為潮濕外,其實是狀況不錯的山屋
上圖:山屋就坐落在步道的下方,若無需前往可沿著步道直行
上圖:雖然山屋樣式簡約,但整體仍算整潔,旁邊也有木製的生態廁所
上圖:山屋的另一側則是流淌而過的荖濃溪,一旁有架設水管將溪水直接引到山屋旁供山友使用,而照片右上方的山洞則是舊時的礦坑
我們一行人在此處稍事休息順便進入礦坑探詢歷史的痕跡,其實礦坑目前只能通行淺淺的一段,也斷了我們的掏金夢,只看到坑壁上幾隻金光閃閃的蛾類
小休一陣後,我們便起身前往中央金礦山屋,而接下來的路段確實濕滑,且多有山壁橫渡、山壁水源造成青苔滿佈等狀況,強烈建議不要雨天通過,並請結伴而行
上圖:離開山屋後又要鑽入灌木叢,但其實待會就會懷念灌木叢了,因為至少還抓的到東西
上圖:穿過灌木叢後馬上碰到大面積的濕滑岩層,番茄已經改成用屁股下山了
上圖:又是一個大面積的傾斜岩層,我們只能抓著旁邊的矮箭竹及灌木叢慢慢通行,另一側則是荖濃溪的溪谷
上圖:此時望向前方的八通關山,似乎雲霧大開,隊友還十分猶豫要不要往回走上秀姑巒山
上圖:經過一段較為陡峭的岩層,還有小支流從中截斷,因此滿布青苔,行進時要特別注意
上圖:里程碑改成八通關與秀姑坪了,但不知為何,沿線的秀姑坪距離全部被塗抹掉,也許玉管處正在重新測量吧!
上圖:今天難得看到好天氣,趕緊跟前方的山景拍照
上圖:除了部分濕滑路段外,其餘的古道還是相當好走
上圖:又是大面積的裸露岩層,必須要拉繩而下
上圖:改成由下而上拍攝,就可以看出陡峭的程度
《八通關9.0,秀姑坪X.X》
上圖:由於擔心過地形時會塞車,所以我們前方三人便加速通行,一不小心就跟後方的隊友拉開了長長的距離
上圖:古道的兩旁佈滿許多乾枯的高山杜鵑,想來花季時一定相當美麗
《八通關8.0,秀姑坪X.X》
上圖:也是有相當優美的松針地毯路,不過比起各種地形還真的是滿沒有記憶點
上圖:遇到一段很窄的山壁橫渡,山壁上布滿青苔,通過時務必要騰出雙手來扶住山壁
上圖:回拍Bel,可以發現另一側就是陡峭的山谷
《八通關7.5,秀姑坪X.X》
上圖:接下來遇到番茄口中的第一個大魔王,基本上這段路只要看到鐵鍊都不是好事,不過照片中的路段似乎有坍塌,後面2段鐵鍊的高度已經是我們碰觸不到的了,所以經過時也需要依靠現場判斷
上圖:回拍正在通行的隊友們,可以發現鐵鍊是往照片左側不斷牽引過去,但其實下方已經坍塌出一段可通行的區域,因此有山友在此架繩讓大家可以不用拉著鐵鍊在陡峭的山壁上橫渡
上圖:前方又出現一段鐵鍊,不過這處算是最簡單的,只要拉著鐵鍊橫渡即可
上圖:通過後馬上又碰到一處山壁橫渡,這段除了有大量裸露岩層外,還不斷有山壁水源湧出,通行困難度更高
上圖:回拍Bel通行的狀況
上圖:又碰到一處傾斜的裸露岩層,我們基本上已經放棄,直接改成用屁股下去
上圖:由下往上拍,可以看到除了腳點是傾斜的,兩旁除了繩索可拉外完全沒有任何可助力之物,而照片右下方距離地面還有一段不小的落差,以我的身高也是幾乎搆不到地面
《八通關7.0,秀姑坪X.X》
上圖:又是一段狹窄的山壁橫渡,通過時記得要先測試一下繩索,2022年初我來走八大秀時就碰到固定繩索的樹枝幾近斷裂,用力拉扯很可能就會重心不穩
上圖:又碰到了鐵鍊,這段對於個子不高的山友較為吃力
上圖:最後一個大魔王,也是我較為不喜歡的一段路,裸露的岩層與山壁水源形成的支流重疊,且兩旁幾乎無可借力之物,跨距又高,實在令人頭痛
上圖:回拍Bel,以Bel的身高即便是伸長了腳,也找不到穩固的踏點,只能整個人滑下來(沒有誇大,真的是滑下來)
上圖:終於看到中央金礦山屋隱身在前方的草叢中,番茄也露出了笑容,而自白洋金礦山屋至此處都有訊號,但走到中央金礦山屋前訊號就變得較不穩定,山屋內則是完全沒有
10:55 中央金礦山屋
短短的一段距離,從白洋金礦山屋到中央金礦山屋的下坡路段竟也耗費了我們近2個半小時,而因為捨棄秀姑巒山,今日的行程也早早結束,我們便趕緊換下一身泥濘的衣物跑去荖濃溪擦澡(照片右下角就是我可憐的白鞋)
上圖:中央金礦山屋前的荖濃溪因為河道較寬,因此水流較淺且流速緩慢,很適合在這邊戲水及拍網美照
盥洗完後,大夥便回到山屋前放空等待午餐的發放,由於今日中午前就抵達山屋休息,使我們決議明日早起上八通關山後直接踢下山,因此明晚的辛拉麵就被徵調來當豐盛的午餐,順便減輕重量
上圖:為了減輕重量,基本上能加的東西都加進去了,導致8人份的辛拉麵煮完像是16人份,且每一個隊員都認為自己吃了2人份的辛拉麵
上圖:這次我嘗試採用辛拉麵較為輕量化的食材,不過依據隊員們的回饋,雖然吃起來很爽快,但還是沒有每天晚上N菜一湯的那種心靈撫慰感,所以如果山友考慮要帶輕量化的食材,用餐時可能要請人在旁邊唱詩歌撫慰人心
上圖:此時中央金礦山屋的天氣很好,讓人不禁有點扼腕沒有上秀姑巒山,但畢竟兩者海拔有差,無法以此處的天氣判斷山頂的天氣,且全員也都安全通過了濕滑路段,所以既然做出了判斷及選擇,就應該相信自己
吃飽喝足後一行人不是進山屋睡午覺就是在山屋外聊天,而我怎捨得這段風光明媚的午後時刻,便跑去荖濃溪畔玩水拍照,後來隊員們發現我久久未回,也跑下來一起加入了網美照的行列
河道兩旁是鬱鬱蔥蔥的林木,照片左側還有一淡藍色清澈深潭
倒木橫臥在河道上宛如拱門,再往前一段便是瀑布
上圖:我站在河道中央拍攝荖濃溪的風景
俯瞰瀑布下的深潭,從山屋旁的大崩壁其實可以下去
此時Ivy聞香而來,幫我在瀑布上緣拍了一張
上圖:往下游的方向走會遇到瀑布
上圖:我坐在瀑布上緣的倒木上,往杜鵑營地的岔路看過去(照片中左側的路徑,要往前進入箭竹林)
上圖:由於Ivy今日拍的照片還行(相比嘉明湖的慘狀),就順手幫她也拍了一張
必須給Ivy一個讚,拍的還行
仲雲站在河道上幫我們紅綠燈拍照
上圖:後來智鈞及仲雲也來找我們,我們就趁著太陽露臉的時候爬上倒木(要注意安全)拍了紅綠燈的照片
上圖:由於溪水凜冽,Ivy便拿了晚餐要吃的洋蔥來泡,確實溫度夠低,晚餐吃鱈魚肝涼拌洋蔥的時候一點都不嗆
上圖:今晚Ivy準備的臘味飯也確實不錯,海帶芽湯則是一股腦地把乾燥豆腐都加進去(是能減輕什麼重量啦)
而今晚因水氣較重,夜間還下起小雨,所以我們便早早就寢,養足體力明天一次踢下山
DAY7 中央金礦山屋→八通關山→八通關西峰→觀高坪→東埔溫泉
02:30起床
今日是南二段的最後一日,大家抱著愉悅的心情匆匆用過早餐,早餐是Ivy準備的麻油雞蛋番茄麵,口味上相當不錯,用餐過後就準備啟程
上圖:在水源豐富的地區當然就是要吃耗水的湯麵了
04:30 起登
上圖:再看一眼中央金礦山屋,人生第1個2刷的山屋
上圖:離開山屋後很快就會碰到一處大崩壁,但路徑還算寬敞,且如果是白天就會發現崩壁傾斜角度不大,就算滑下去應該都可以自己爬上來(滑下去也就只是到荖濃溪的河道而已)
上圖:(舊照)2022年初經過時大崩壁看起來是這樣,坡度也不陡,其實不太需要擔心
上圖:(舊照)從中央金礦山屋到八通關登山口之間大多是平坦好走的林道,十分好加速
上圖:(舊照)途經巴奈伊克山屋,已經荒廢了而且有尿騷味
上圖:(舊照)雖然林道一路平坦,偶爾還是會遇到小型崩壁
05:24 八通關山登山口
不到1小時後我們便抵達了登山口,沿路除了幾個崩壁外大多都是康莊大道,因此隊伍行進的速度相當快。如果不上八通關山,可沿著古道繼續前行一直到八通關草原,此段路都是優美好走的古道,而八通關草原後便是崩塌不斷,一直接回到觀高,其實與上八通關山下到觀高相比時間並無多少差距
以下先介紹法一:上八通關山接八通關西峰,也是本次的走法
上圖:照片右側是我們來時的古道,而八通關山就是左側直上的路徑
上圖:上八通關山的坡度較陡,記得要調整好呼吸
上圖:爬到一定高度後往回看便會有展望,往正南方尋找也許能見到達芬尖山
上圖:繼續陡上,記得2022年初八大秀時從這裡下坡也是哀哀叫
06:39 三岔路口
爬升約莫一小時後抵達三岔路口,此處是往八通關山及八通關山西峰的岔路,雖然八通關山有舊路可通往八通關山西峰,但具山友回報路況非常差,之後也就荒廢了,因此上八通關山的人便會在此處換裝輕裝攻頂。而雖然大部分人已經走過八通關山,但為了完成南二段,還是有幾位隊員想上去,所以我就帶著一批娘子軍往山頂出發
上圖:遠處的玉群逐漸要露出顏面,趕緊先幫智鈞拍一張
上圖:矗立在眼前的八通關山還壟罩在雲霧當中
上圖:沿途大約是一般碎石及泥土山徑,伴隨著刺柏,其實並不難走
上圖:後方的娘子軍表示還有多久才會到啦!
很快我們便爬到了路徑轉折處,方向會由西北轉90度變成東北,其實都很明顯,因為偌大的八通關山會一直擋在眼前;而轉折處也是欣賞玉群的一個好地點
玉群的一側
仍然隱身在雲霧中的八通關山
另一側玉群已經逐漸露出
上圖:我們在此處欣賞了一陣玉群,接著要往後方的八通關山繼續前進
上圖:由於八通關山在我們的東北側,背陽的一面在我們眼前伴隨雲霧更彰顯氣勢
上圖:轉折處過後是一連串的風口,娘子軍被吹得七葷八素
上圖:通過風口後離三角點便十分接近了,此是雲霧一直從照片左側襲來,但右側已是藍天
上圖:路徑又轉向東南方,因此往左側看去見到薄霧中的朝陽,將八通關山染成一幅水墨
上圖:登頂前的一小段路是將近80度的陡攀,此處要注意安全
上圖:(舊照)借用2022年初的八通關照片,可以很清楚看出陡峭程度
上圖:(舊照)換個角度看一下,可以想像下坡會有多危險
07:00 八通關山

八通關山
是誰把我的牌子弄倒了
又是一座360度環景百岳,與玉群的距離更近一步
─赤裸裸的金門峒斷崖
上圖:又看到了觀音圈,我高興地在三角點手舞足蹈,跟著圈內的自己打招呼(很有事)
上圖:我們在三角點碰到了2位年輕老師,辛苦了一整年,寒暑假也是該讓老師放假的時刻
八通關山確實是眺望玉山群峰非常棒的一個地點,也許天氣好的時候連我們來時的南二段及東北方的馬博橫斷都清晰可見吧!
上圖:望向雲霧繚繞的東北面,拍下2位年輕老師的身影
上圖:再看一眼玉山群峰,我們便要往八通關山西峰去了
上圖:此時陳有蘭溪還隱身在雲霧當中,待會就會更清晰了
而離開三角點的一小段路實在陡峭,暴露感也較重,行進時務必注意安全
上圖:番茄及仲雲已經回到風口處
上圖:下至中途可看見北面的郡大溪流域
上圖:回到了轉折處,在玉群面前幫棋棋再拍一張,而照片右側是接往西峰已經荒廢的舊路,除了路況差也可能有迷路風險,建議原路返回
而過了轉折處後,由於方向轉回正南方,因此有機會見到過去幾天來時的山頭,雖然雲霧繚繞但我還是一眼認出了達芬尖山,下面左圖是2022年初八大秀時再往西峰的路上拍攝到的達芬尖山,而右圖的左上位置也可以找到達芬尖山
2022年初拍到的達芬尖山(正中央)
這次拍到的達芬尖山(左上被雲遮到了一點)
上圖:回程時眺望達芬尖山
07:29 三岔路口
上圖:回到三岔路口後讓娘子軍吃點東西,我們便踏往西峰的路徑
上圖:往西峰要先續行一段邊坡並下到鞍部
上圖:此時西峰已映入眼簾,在朝陽的妝點下顯得格外清新
上圖:回拍在後方的隊友
上圖:南側的山谷也是相當美麗
這段路線也是此行我相當喜歡的路徑之一,走在兩座大山之間,旭日剛翻過八通關山,光影交錯下使得山稜明暗有別,更顯現出山的不同面貌
明暗有別的西峰,更凸顯了色彩飽和
回首來時的八通關山,金黃色的草坡在幽暗的八通關山前更顯得亮麗
八通關山
上圖:不斷回首八通關山
上圖:即將抵達八通關山西峰頂點,而月亮也在上方陪伴著我們
上圖:再次回望壯麗的八通關山,山形對稱十分美麗,來時的路線也相當清楚
上圖:翻上山頭後要往前續行一段
上圖:八通關山西峰的頂點就在前方
08:10 八通關山西峰
八通關山西峰應該是最後一個欣賞玉山群峰的位置,中間只相隔著八通關草原及偌大的金門峒斷崖,且四面八方被百岳環繞,又可眺望陳有蘭溪及郡大溪,實在是絕佳的一處景點(無基石)
上圖:一行人一到山頂連大背都捨不得下就馬上開始拍照
玉山被陳有蘭溪向源侵蝕的金門峒斷崖,照片中還到的見八通關上玉山的路徑
陳有蘭溪
郡大溪
上圖:Ivy提供郡大溪四周的山頭圖,最遠還可看到雪主
上圖:在岩縫間堅強生長的多肉
玉山群峰
陳有蘭溪及郡大溪
八通關山
上圖:在山頂上大肆拍照
上圖:整段南二段最後一座山頭了,突然有點依依不捨
離開八通關山西峰山頂後,由於下切到八通關古道的路徑前段植被稀疏,很容易走錯路,因此行進時記得隨時透過GPX校正方向,也記得要尋找布條
上圖:一開始下山就發現走錯了路徑,因為植被稀疏,到處都是看似可走的路徑
上圖:往回走發現在岔路處有綁小布條,但是綁的位置很容易讓人誤解,所以要注意一下
上圖:路線修正回來後繼續下切
上圖:此處岔路口也容易產生誤導,雖然布條綁在樹上偏右側,但左側的路跡相對清晰,所以隊友便往左側走去了
上圖:實際上正確的路徑隱藏在樹後,只是相對比較小條,很容易錯過
上圖:雖然隊友走到左側路徑,但最後還是可以硬切回來正途
上圖:此時金門峒斷崖變的更加明顯,也更加壯麗
上圖:繼續下切會進入森林,也表示離古道愈來愈近
上圖:在路旁看見兩副山羌的骨架
上圖:回到八通關古道西段,開始典型的倒木及崩壁
上圖:里程碑變為東埔及八通關,顯示我們還有近16.5K要踢,這比回到天池山莊發現還有13K要踢還痛苦
上圖:八通關古道沿線也有許多咬人貓,行進時要稍微注意,有時也會長在山壁上
上圖:Ivy正在通過土石相當鬆軟的崩壁
接著介紹法二:不取八通關山而取八通關草原腰繞,是我2022年初走八大秀時回程走法
上圖:(舊照)經過八通關山登山口後不取繼續直行,沿著林道加速
上圖:(舊照)接近八通關大草原時路況較差,有一些崩塌地形要通過
上圖:(舊照)八通關大草原,那天天氣不是很好,但仍是相當美麗,下方可看到八通關遺址和停機坪
上圖:(舊照)接著要陡升一段在腰繞接回八通關山西峰下來的登山口
上圖:(舊照)途中可見八通關草原與觀高的指標
上圖:(舊照)雖然陡升完後是一段水平腰繞回西峰登山口,卻是相當破碎的地形,我們在此拖慢了相當多的時間
雖然往八通關大草原無須攀登八通關山與八通關山西峰,但大草原後地形破碎,實際上速度相差無幾,就留給山友選擇了,替代路線介紹到這,以下繼續本次的南二段路程
上圖:續行一段後會來到一處溪谷(就在東埔16.0里程碑處),岔路下切一小段便可以取水,2022年初我們來到這裡時曾經喝過,還真的是甜的
《東埔16.0,八通關2.0》
上圖:繼續下行,此時的松針地毯路相當好走
《東埔15.5,八通關2.5》
上圖:到觀高營地前大概都是這種優質路徑
上圖:即將抵達觀高營地
《東埔15.0,八通關3.0》
上圖:抵達觀高營地前可以再看一眼金門峒斷崖
上圖:抵達觀高營地
10:10 觀高坪
上圖:照片中左側往裡走的路徑便是通往廢棄的觀高工作站,而觀高營地在岔路前100m處
上圖:由於接下來大致上都是高速公路,我們就在觀高坪悠閒地吃行動糧,吃完後娘子軍吵著要去觀高營地拍照
上圖:Ivy大概以為自己是廟厲騎著飛天掃帚
上圖:踩個點的意思
上圖:頹廢一陣後我們便上背準備往東埔前進
上圖:觀高坪也有玉管處設立的地圖
上圖:八通關古道只要不是崩塌處或是碎石坡,基本上都是相當好走的路況
上圖:難以想像先人開鑿的辛苦
上圖:其實整段古道滿佈崩塌,這樣的拉繩橫渡根本是家常便飯
在里程碑東埔12.0,八通關6.0處有一條岔路往下,且亦可發現里程碑的指示方向是往下,但2022年初走八大秀時記得此處有個高繞路線,所以便拉著隊友繼續直行而不往下切
上圖:可看見東埔的指向確實是往下
上圖:隊友一開始往下走,但我們印象中上次沒有走這條路,於是又退回來選了照片右側的路徑
上圖:有一段後就回憶起上次經過此處時其實往下岔路是有木板擋住的,所以很自然就會走高繞路線,
上圖:高繞下來後發現木板已經毀損,所以也不確定這條路線目前到底是否還需要高繞(高繞很短)
上圖:回到高繞的另一端,會發現另一端的里程碑同樣有往下的標示
上圖:繼續前行,其實八通關古道的木棧便橋我都不太喜歡,只要潮濕生苔便十分濕滑,一不小心就會跌落山谷
上圖:通過崩壁中
《東埔11.5,八通關6.5》
12:05 對觀駐在所
上圖:抵達對關後隊伍進行修整,我在這裡四處遊蕩時還發現陡峭山壁上綁了許多布條,後來才知道是切往郡大林道看龍貓公車的路徑
八通關古道解說牌
遺落在地上的酒瓶,不知是歷史文物還是現代垃圾
駁坎的痕跡
駐在所的介紹,但其實根本沒內容
離開駐在所後的我們歸心似箭,一路唱著歌加速下山
《東埔10.0,八通關8.0》
上圖:八通關古道水源無虞,但也因此變得支離破碎
上圖:整段古道遍布這種小型崩壁,走起來也是挺煩人
上圖:記得2022年初我在這座便橋滑了一跤,嚇得魂飛魄散
13:26 乙女瀑布
上圖:乙女瀑布著名處在於上下兩層瀑布流速明顯不同
上圖:乙女瀑布與樂樂山屋之間有一段較長的高繞,稍微費力,但是舊路據說相當危險,千萬不可以身犯險
上圖:我的GPX顯示我正在高繞路線上
《東埔5.87,八通關12.1》
13:51 樂樂山屋
上圖:看到這個路牌就知道樂樂山屋到了(其實也就在旁邊)
上圖:(舊照)此時往後方看會看到右下方有一條封起來的舊路線,據說曾有山友在此迷路最後導致山難,千萬不可嘗試
上圖:我們在樂樂山屋小休一陣,樂樂山屋是個只能容納不到10人的小型山屋
上圖:(舊照)樂樂山屋內部一隅,確實容納不了多少人
上圖:離開樂樂山屋後會碰到另一個高繞TWD(244795,2605091),前方又是一個崩壁
上圖:這個高繞不會太長,相對比較好走
上圖:從高繞下來後看到另一側的崩塌狀況,應該就會明白為什麼要高繞
《東埔5.0,八通關13.0》
上圖:繼續前行碰到正在施工的崩塌處
《東埔4.5,八通關13.5》
14:38 雲龍瀑布
上圖:終於抵達雲龍瀑布,玉管處在此處也有設置告示牌,避免一般只到雲龍瀑布的登山客誤闖
上圖:雲龍瀑布知名處在於據說共有7層瀑布,可能需要空拍機才有辦法拍攝
上圖:離開雲龍瀑布後崩壁大幅減少,路徑也較為好走,山壁上色彩斑斕令人忍不住駐足
上圖:遠眺在前方的隊友們
上圖:雲龍瀑布到東埔溫泉間部分路段鋪有鐵架,穿登山鞋行走於上反而覺得較滑
《東埔4.0,八通關14.0》
上圖:隊友都歸心似箭,徒留我一人在後方拍照
上圖:又遇到一處崩塌處工程,工人們正辛苦地在修復
上圖:想起上次來時有在古道上拍攝陳有蘭溪,這次特別再拍了一張
上圖:一行人持續加速中
《東埔3.0,八通關15.0》
上圖:路徑旁都有引水管
上圖:終於抵達父子斷崖,代表東埔溫泉近在眼前了!
上圖:回到東埔溫泉前的產業道路
上圖:終於看到三聖宮,我的愛玉和馬告香腸!
15:35 三聖宮
上圖:什麼都不想說了!給我來碗愛玉和一支香腸!老闆知道我們今天要下山,還再看我們何時才到
吃飽喝足後,我們沿著產業道路繼續往下走,一直回到馬路上
上圖:再踢一小段回到馬路上,就回到東埔溫泉區,正式結束了南二段之旅!
五、結語
此次7天6夜的南二段之旅,不愧為長程縱走的入門首選行程,可想像為多顆A~B級百岳串聯而成,且每一日均有山屋可入住,減少了帳篷的揹負重量,非常推薦給已經具備有多次短程過夜隊經驗的山友
加之沿途景色多變,地形植被豐富,又有嘉明湖、塔芬池與大水窟池三大高山明珠加持,絕對為此生必走之路線!
1 repl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