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09 大霸北稜線3天2夜 🦋花蝴蝶🦋

.

作者:David (張君瑋)

.

01.大霸尖山:H3492m,二等三角點1540號,百岳#28,三尖之一,又稱酒桶山
02.小霸尖山:H3418m,無基點,百岳#36,八銳之一
03.伊澤山:H3297m,三等三角點6251號,百岳#52,又稱江澤山
04.加利山:H3112m,三等三角點6619號,百岳#86

.

上圖:前排由左至右:Ivy、智鈞、Bel、于倫;後排由左至右:龍哥、David。

.

✦ 朋友們如果需要GPX檔案,可進入[ GPX–資料庫🦋花蝴蝶🦋 ]此專區來下載

.

.

一、登山資料

登山日期:2022年04月09日至04月11日
參與人員:David
……………….古師傅(David的嚮導教練)
……………….Bel (David同期學員兼同事)
……………….于倫(David同期學員)
……………….Ivy (已完訓學員兼David同事)
……………….智鈞(已完訓學員,也叫David)
……………….龍哥(David同事)
……………….湘諭(100%爬山新手)
男女比例:4男4女
新手比例:7老1全新
天氣狀況:D0晴,D1晴轉多雲,D2晴轉陰夜大雨,D3陰轉雨天
當日氣溫:5度C~12度C
全程距離:53.8 km。D1:12.5km,D2:28.8km,D3:12.5km
海拔落差:1809 m (H1610m~H3419m)
累計爬升:3621 m (Garmin)
累計爬降:3656 m (Garmin)
難易程度:高 (C+級)
起登前3~5天雨天,起登前2天晴天

.

上圖:由Garmin所紀錄的等高線圖。在手機上可以拉開放大來看

上圖:距離-海拔高度圖。

.

預定時程
DAY 0 4/8(五) 台北->桃園->鎮西堡大停車場
DAY 1 4/9(六) 鎮西堡登山口->馬洋山登山口->馬洋山岔路口->獵寮營地->第一營地->第二營地
DAY 2 4/10(日)第二營地->馬洋山->馬洋池->中霸坪->大霸霸基->小霸尖山->大霸霸基->中霸坪->伊澤山->加利山->中霸坪->馬洋池->馬洋山->第二營地
DAY 3 4/11(一)第二營地->第一營地->獵寮營地->馬洋山岔路口->馬洋山登山口->鎮西堡登山口

.

實際時程

DAY 1
00:30 鎮西堡大停車場
01:00 鋪地布,就寢
06:00 起床整裝
07:00 鎮西堡登山口
08:18 AB區神木岔路(毒龍潭岔)
08:51 馬洋山登山口(脫離神木區)
(營地大休30分)
11:00 馬洋山岔路口(馬望海岔)(午餐+等待後隊45分)
13:40 獵寮營地
14:15 第一營地(大休+等不到後隊45分)
(折返2次討論紮營地點)
17:25 第二營地

DAY 2
06:10 第二營地
06:15 馬洋山
07:42 馬洋池(小休18分)
10:10 中霸坪岔路
10:30 大霸尖山霸基
(霸基拍照10分)
10:52 小霸岔路登山口
11:30 小霸尖山
12:05 小霸岔路登山口
12:50 中霸坪岔路(午餐18分)
13:35 8.8K岔路
13:42 伊澤山(小休12分)
13:58 8.8K岔路
14:58 加利山登山口
15:22 加利山(小休11分)
15:56 加利山登山口
17:04 8.8K岔路
17:41 中霸坪岔路(小休17分)
19:42 馬洋池
(碰到古師傅來找人)
21:27 第二營地

DAY 3
08:00 第二營地
(小營地小休+等待後隊25分)
10:34 第一營地(小休11分)
11:17 獵寮營地
(午餐+大樹過不去花37分)
14:40 馬洋山岔路口(馬望海岔)(拆隊,小休14分)
17:47 馬洋山登山口(脫離神木區)
18:50 AB區神木岔路(毒龍潭岔)
20:15 鎮西堡登山口

.

營地及水源

1.獵人營地T67(279208,2714454)
營地平整且不小,落葉及泥土地,可容納4T*1,四周應可再搭建2T*4,有塑膠桶及鐵盆儲水,但離神木區僅1hr路程,建議溪溝取水上來,未測試訊號;適合作為下午才從神木區起登的營地

2.獵寮營地
營地潮濕,山壁旁僅能容納2T*1,旁邊溪溝水量小到沒耐心接(D2半夜大雨D3回程依然小到悲哀),邊坡下有散落的垃圾和帆布,無訊號

3.第一營地
營地潮濕,砂石地,大約容納4T*1+2T*1,有藍色大帆布及朽木棄置於地,過營地後約1分鐘有標示水源處500m,但地圖上附近並無溪流,可能是山壁水源(無確認),無訊號

4.寬稜營地T67(278127,2711540)
營地微潮濕,泥土地,應可容納4T*2,無水源,無訊號;迫降用

5.第二營地
營地乾爽,砂石地,約可容納4T*4,營地有2大鍋儲水,下切海拔100m可達塔克金溪取水,下10分上20分左右,取水路徑好走有布條,無訊號

6.馬洋池營地
營地微濕,草原地形(清晨露水較重),池邊應可搭帳(紀錄有提到),另一旁大腹地可容納4T*6以上,未確認水質,目測乾淨,無訊號

7.南馬洋山岔路後營地T67(277044,2709708)
營地乾爽,泥土地,約可容納4T*2+2T*2,無水源,最近水源可能就是馬洋池,故有點雞肋,無訊號

8.庫基草原T67(276053,2708186)
草原平整且佈有數個水量豐沛的看天池,目測水質乾淨(無確認),無訊號

.

實際行程摘要

上表:請朋友們在手機上拉開放大來看。

.

主要參考紀錄

2019.11大霸北稜接聖稜線
https://blog.xuite.net/yap.taipei/alienfish/588634685#

2020.4大霸北稜三天兩夜
https://hiking.biji.co/index.php?q=review&act=info&review_id=11030
  

2021.9走讀大霸北稜
https://medium.com/%E8%B5%B0%E8%AE%80%E5%B1%B1%E9%87%8E/%E8%B5%B0%E8%AE%80-%E5%A4%A7%E9%9C%B8%E5%8C%97%E7%A8%9C-28a3741d557e

.

.

二、注意事項

※本次隊友中有一登山完全新手,故行進速度較慢,可多參考其他山友紀錄比較

※鎮西堡部落至神木群的產業道路不佳,不建議駕駛低底盤車輛

※馬洋山岔路口(馬望海岔)至第一營地間路況非常不佳,多倒木、邊坡、陡上及箭竹海,對重裝山友而言相對不友善

※第一營地至第二營地間有幾處大片濕滑岩石阻路,雨天回程容易滑倒

※第二營地取水來回約40分鐘,活水水質佳

※若紮營於第二營地,第二天走大霸群峰4顆易摸黑

※馬洋池後草坡迷途區多玉山薔薇,易傷衣物

※中霸山屋有雨水蒐集桶

※馬洋山岔路口(馬望海岔)至第一營地間有一處邊坡需跨越斜臥巨木,回程難以通過,惟山友紀錄上並未記載,須謹慎通過或尋找替代路線

.

大霸北稜線係指由鎮西堡神木群始,經馬洋山、馬洋池、中霸坪直至大霸尖山之路線,由於該路線為大霸尖山北方稜線故而稱之。實際上大霸北稜線最早是日治時期測量大霸時所攀登的路線,後因大鹿林道通車而沉寂,然林道時因道路崩塌而封閉,故雪霸國家公園與岳界及當地部落討論後,另闢北稜線作為攀登大霸尖山之另一選擇。惟北稜線起登點較低且長度較短,海拔也由1600m快速拉升至3400m,除坡度較陡外,更因鮮少山友行走使得箭竹叢生、路跡不明,且一路上倒木不斷,更有濕滑大片岩層致使行走困難,故難度遠高於大鹿林道東線。

而David此次是與高山嚮導訓的部分同期/前期隊員協同教練上山,另有一名爬山新手由教練負責指導,由於隊伍遵循團體行動不落單,因此除D2由David及2名隊友組成的「先遣隊」可自由行動攻取大霸群峰外,其餘D1各大點均有整隊,D3則是由David全程指導湘諭下山步伐,因此紀錄的時間十分緩慢,實際行進時間應更短,故時程部分山友不應全盤參考。

.

大霸北稜線(含四座大霸群峰)全程約54km,約可分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鎮西堡登山口至馬洋山前第二營地路線,又可以神木區馬洋山登山口為分界,分為鎮西堡神木群及其後泰雅族傳統獵徑。鎮西堡神木群作為觀光景點,路徑相對好走,途中2次渡溪(泰崗溪)景色尚屬優美,而神木區分為AB兩區,A區因地勢陡峭故幾無遊客足跡,B區則為主要觀賞地點,馬洋山登山口恰好在B區第一棵神木前10-20公尺右側上切處。

進入泰雅族傳統獵徑後,路徑馬上轉為陡上,且土質較為鬆軟,十分接近一般闊葉林中級山路線,對於上攀還不至於不友善;而過了馬洋山岔路口(馬望海岔)後,即是夢魘的開始,除了在箭竹海洗臉洗好洗滿外,各種巨型倒木更是對重裝山友極度不友善,且路跡時而不明,時而穿梭在狹窄邊坡,更有幾處須攀爬濕滑的巨大岩層,體力方面著實消耗不少,且行進速度亦無法拉快,因此在事前規劃時不可因路線較短而輕忽。

第二部分,是由第二營地直上中霸坪,第二營地出發10分鐘內即可抵達馬洋山,由於海拔已超越2800m,因此馬洋山過後地貌就接近一般百岳較為乾淨的路線,只是箭竹海仍為標配,容易高估行進速度。馬洋池過後,很快進入草原迷途區,此處容易混淆的路線極多,且多有玉山薔薇阻撓行進路線,David一行人在此又被壓慢了速度,登山外套各自也都有受損。穿過迷途區後,行經一小段箭竹海,即抵達視野開闊的庫基草原,草原上遍布數個看天池且道路平坦,算是中霸坪前最好的一段路。最後則是D2最為辛苦的連續上升路段,水平2.7km上升600m直至中霸坪。

第三部分,是中霸坪以後往大霸群峰的傳統路線,一般自西面九九山莊而來的山友都是先以完成大小霸為目標,回程再順撿伊澤、加利兩顆百岳,此次David一行人的順序也是如此,先翻過一個假山頭下到霸基,與大霸合影後便沿著霸基前進,由於大霸尖山的特殊結構,幾乎終年都有大霸聖水往外滴漏,致使原本就較為狹窄的邊坡變得更加濕滑,必須小心通過。抵達小霸岔路後路徑轉為小型石瀑,只要小心平衡其實都算好走,一直到最後登頂小霸前的幾段攀繩,由於暴露感稍重,部分山友在上下時可能會有心理壓力,但只要抓好繩子並踩好踏點,都能平安通過。

最後則是通往伊澤山及加利山的高速公路,由於地勢平坦好走且海拔由中霸坪的3400m一路緩降至加利山的3114m,對於投宿於九九山莊的山友實在是一大福音,只是David一行人必須再爬回中霸坪,一路陡下回馬洋山前第二營地,時間上必須好好拿捏。

.

.

三、交通與住宿

本次交通係採包車(史努比,0936-055-010,價格請自洽,9人座),隊員各自集中於台北及桃園指定地點後一路撿人上車,David 9點整於台北車站上車,途中經桃園接隊友並在最後補給點進行補給後,約莫12:30抵達鎮西堡大停車場,車程上與Google map推算還算一致。

上圖:利用Google地圖由台北車站導航到鎮西堡巨木森林停車收費及雜貨店。直接點按圖片可以進入Google導航畫面

由於Google map上無法定位鎮西堡大停車場,山友可定位步行約1分鐘之「鎮西堡巨木森林停車收費及雜貨店」,遽聞該雜貨店僅假日有營業,且當日抵達時已是半夜,並無人收費,網路上資料顯示白天也未必有人收費,因此停車場是否要收費並無肯定資訊。另雜貨店左側下階梯有兩個流動廁所可供山友使用,廁所內有電燈可開啟,清潔費酌收10元便由山友自行奉獻了。由於起登時剛好碰到一群來神木群遊憩的長輩擠滿廁所,因此便無拍攝照片,相關照片可於Google map的相片中搜尋。

上圖:登山口。直接點按圖片可以進入Google導航畫面

在進入鎮西堡部落前,最後補給點是位於尖石鄉的全家便利商店尖石野薑花店,店內商品齊全且設有偌大的用餐區,往來的山友可考慮將此設為最後補給點。

上圖:最後的補給點,全家便利商店尖石野薑花店。直接點按圖片可以進入Google導航畫面

.

住宿的部分,David等人是在停車場旁空地鋪地布直接就寢,方便明日一早起登,由於當晚天氣相當晴朗並未架設天幕,因此躺下時只見滿天星辰垂掛,第一次以繁星為幕倒也讓David想起席慕蓉的詩句─「繁花之中如何再生繁花,夢境之上如何再現夢境」,一時之間令人難以捨得入睡(恰巧本次入園證的隊名也是這首詩)。

.

進入雪霸國家公園生態保護區需要申請入園證,許可證範本如下:

上圖:入園證範本。

.

.

四、紀錄

DAY 0 鎮西堡大停車場

4/8晚上9:00 David等人於台北車站東三門集合出發,途經桃園撿于倫上車後直奔最後補給點─全家尖石野薑花店,各自挑選了D1早餐及3天中餐後(中餐都不開伙),於4/9 00:30抵達鎮西堡大停車場,由於天氣十分晴朗且偌大停車場僅有一台車停放,因此一夥人便選了停車場最裡面一塊空地鋪上地布直接就寢,由於沒有天幕的遮蔽,夜空中繁星熠熠直衝眼簾,隊友們在如梵谷星空般的夜幕下沉沉睡去。

上圖:繁星熠熠,一夜好眠。

.

DAY 1 鎮西堡登山口→第二營地

06:00 起床

06:00一到,隊友們的手機鬧鐘便此響彼落,由於氣溫還算溫和,因此大多一夜好眠,除了湘諭剛買的二手睡墊出現破洞,導致半夜一直冷醒,精神似乎不太好。草草解決早餐後便各自收拾大背,也順便分攤3天的公裝及公糧,整裝完畢便依序前往雜貨店左側流動廁所減輕重量,此時碰到一群長輩乘車前來一遊神木區,頓時人聲鼎沸好不熱鬧,我們也在7點整如期起登。

圖片:停車場一隅,且今日似乎是個好天氣。

.

影片:從往廁所方向拍回停車場方向。

.

07:00 神木區登山口

由停車場最裡面往回走約20公尺後,岔路向左迴轉即是起登點,由於入口沒有標示,僅有手機通訊點的告示,因此務必記得向左迴轉往上走,若是走到雜貨店廁所那邊便是過頭了。

上圖:起登點說明,照片中左側掛一帽子之白色鐵柱即為手機通訊點告示。
上圖:進入神木群範圍後,一路上都是平緩好走的山徑。

.

影片:對於剛起登調整呼息及速度其實大有幫助,影片中也可看出路況相當不錯。

.

不到半小時後便要第一次渡泰崗溪,由於前面排隊的長輩們渡溪較慢,古師傅便往更上游處探尋一番,發現渡溪點不只一處,因此David一行人便由另一處渡溪點渡溪。

上圖:渡溪點已經排起長長的人龍。
上圖:拍攝原先渡溪點長輩們渡溪的狀況,想來也是老當益壯。
上圖:Bel正在指導湘諭踩點。

.

影片:泰崗溪水量豐沛且相當清澈,可惜D1的行程才剛開始,應無人想背水陡上。

.

渡溪後會接上幾處木製階梯,再接回一般的山徑。

上圖:木製階梯。

途中見到2面阻止山友切捷徑的告示牌,但捷徑看來相當陡峭且不好走,難以想像會有山友想要取此種捷徑。

上圖:捷徑的告示牌。

08:18 抵達AB區神木岔路

接著往上續行一段,當看到一塊反插著牌子寫著「往鎮西堡產道終點登山口停車場」,便是抵達了AB區神木岔路,又稱毒龍潭岔路。

上圖:站在路牌前回拍來時路徑。

此時道路會分為左右兩條,往右是往A區神木群,亦即毒龍潭區域,不取,應取左。

上圖:往右是往A區神木群,地上也有放置木製路標(照片左下角)。
上圖:往左B區神木群才是正確的道路,一般遊客也是為著亞當、夏娃神木而來。
上圖:地上亦有往B區檜木群的木製路標。

.

影片:拍攝通往A區及B區神木群的路徑。

.

過毒龍潭岔路後,路徑依然相對好走,緊接著是第二次渡溪,此處水量較小也較為容易。

上圖:回拍隊友及部分長輩們過溪。
上圖:長板凳營地處有手機訊號。

通過長板凳營地後,距離B區神木區只剩下兩次小溪溝,可考慮在此取些行動水,David即在此處取了1L的行動水。

上圖:即將抵達B區神木群前的最後一次小溪溝。

08:51 抵達馬洋山登山口

抵達B區神木群的標誌即為見到一顆巨大且被木製柵欄包圍的神木,此為B區神木區第一棵神木,而大霸北稜的路線卻在面對神木的後方,代表在觸碰到第一棵神木柵欄前便要往右上切,有山友紀錄顯示若是沿著柵欄邊緣硬往上切,路徑十分難走,應提前10-20公尺處往右上斜切。David一行人先是超過神木50公尺後發現是遊覽B區神木群的道路,才又退回到第一顆神木柵欄前10-20公尺處上切。

上圖:抵達第一棵神木,照片中右上方即為第一棵神木及其木製柵欄。
上圖:第一棵神木路線說明,照片中僅是標示路線方向,請不要沿著木製柵欄硬往上切。

.

影片:由影片來看隊友走過頭及後來折返正確的上切位置。

.

如前述影片,上切一小段路後很快便會見到告示牌,此告示牌是告知山友往前續行將會脫離神木群,這便是隱藏的馬洋山登山口(也許是擔心長輩們誤入,所以才一直沒有明顯標誌);穿過告示牌且方向轉南後,路徑就會突然轉為陡上,且變為一般中級山樹根泥土路,上坡時還算好走,如遇雨天且下坡就會十分濕滑,必須留心。

上圖:過告示牌後陡上。
上圖: 山老鼠營地。
上圖:從照片中可看出,距離雖然不遠,但高度落差卻很大,可以想像實際的陡度。
上圖:在海拔2120m的小營地T67(279201,2714800)小休,順便等待後隊。
上圖:小休的期間順便想辦法修補湘諭漏氣的睡墊。
上圖:David對馬洋山岔路前的路徑感想就是「稍微乾燥的太加縱走」。
上圖:海拔2185m左右的獵人營地T67(279208,2714454),營地平整且有不小腹地。有鐵鍋及塑膠桶儲水,但帆布都已經撤掉。
上圖:真得是很陡啊。
上圖:樹上新生的砍痕,不知是為了標記何物?
上圖:路徑真的很像乾掉的太加縱走,馬上勾起David恐怖的回憶。
上圖:尤其是這種植物,David當初在閃電池被水淹七軍時,遍地都是這種植物,踩在上面有一種虛無的感覺,相當不踏實(有山友知道是什麼植物嗎?)。

11:00 抵達馬洋山岔路口(馬望海岔)

上圖:終於抵達馬洋山岔路口(馬望海岔),路牌上還可見原住民的符號,大霸北稜線上的路牌多帶有原住民色彩,山友可多加觀察。
上圖:馬洋山岔路口說明圖。

.

影片:馬洋山岔路口介紹。

.

上圖:Bel已經下了大背準備吃午餐了,這裡腹地平坦且還算乾燥,相當適合休息。
上圖:智鈞背了非常輕的椅子上來,感覺非常的chill~
上圖:隊員們陸續抵達,便開始集中吃午餐。
上圖:David表示,身為攝手通常自己的照片都不會多好看。

午休至11:45,由於推算目前的速度抵達預定C1第二營地時,可能會有下切取水時摸黑的風險,因此拆成前後隊,前隊先行出發至營地取水;然而離開馬望海岔後,路況瞬間急轉直下,從原本的單純陡上變成了各種倒木、獨木橋及跨欄障礙賽,使得前隊速度一直拉不起來,也是此番David認為路況最不好的一段。

上圖:各種倒木及樹根交雜。
上圖:巨大的倒木變成獨木橋,沿途有好幾座這樣的獨木橋,有些甚至高度頗高,也有隊友是採取下切的方式繞過。
上圖:也有巨大的倒木阻擋去路,必須沿著倒木爬到最高點翻過去再下來。
上圖:不然就是要蹲著才能鑽過的倒木,對於重裝的山友實在非常吃力。
上圖:地上鬆軟的泥土一不小心還會讓你摔倒。

.

影片:各種障礙賽。

.

上圖:還好一路上有盛開的高山杜鵑相隨。
上圖:接著開始出現瘦稜地形,但只要謹慎通過即可。
上圖:然而另一個大魔王箭竹海就並非如此易與,路跡變得愈來愈不明顯。比較稀疏的箭竹林反而更容易走錯路,許多地方看似可走,其實都是錯誤的方向,山友的紀錄中也多有指出此處可能會迷路。
上圖:緊接著是David認為整趟路線中最為危險的地點,是一棵巨木斜臥於邊坡,巨木上有山友鑿出的兩個手點,去時尚可輕鬆跨過,回程經過卻相當不容易。

.

影片:實際上D3回程時僅古師傅能自行透過手點攀爬而過,David等其他隊友均需對向有人協助始能通過,待後續詳述。

.

上圖:又是難爬的攀爬地形。
上圖:異常狹窄的邊坡也是家常便飯,其實有好幾處邊坡都稍有危險性,山友通過時必須注意。
上圖:跨距極高的樹根更是層出不窮。
上圖:來到另一處又深又窄的邊坡。

.

影片:通過這裡時要小心大背被岩石勾到。

.

上圖:David才錄影幾秒鐘,隊友馬上就陷到箭竹海裡,山友也要注意保持距離,避免一拉開就看不到隊友的蹤跡。

.

13:40 抵達獵寮營地

影片:令人傻眼的獵寮營地,腹地很小且很靠近邊坡,頂多2T*1,邊坡下方有棄置的帆布及垃圾,也許下切還有營地?但因地勢陡峭且十分潮濕,David一行人就沒有特別觀察。

.

上圖:營地旁的溪溝,前幾天都有下雨,但水流量非常小,David在此處排列石塊匯集水流但仍放棄,後來D2半夜大雨,D3回程時依然幾乎沒水,但其他份紀錄有提到此處水量豐沛,也許要雨季才會有穩定水源。

14:15 抵達第一營地

上圖:第一營地腹地凹陷且偏小,大約4T1+2T1,營地是柔軟的泥土地但潮濕,有大片帆布及朽木棄置一旁,另有3個鋁盆儲水。

.

影片:第一營地動態畫面,率先抵達的Bel和龍哥已經下背休息一陣子了。

.

約莫20分鐘後,智鈞和Ivy也陸續抵達,一行人一直等到3點整都不見最後一隊的蹤影,但又擔心再等下去到時抵達第二營地後必須摸黑下切取水,可能有安全性問題,因此在地上一陣鬼畫符留了訊息後便分批出發。

上圖:留下的訊息是「WE GO 3.」,代表前方眾人已於3點離開第一營地。
上圖:大約步行1分鐘的時間就會看到下切取水的路牌,路牌上寫大約500m的距離,但因地圖上並無標註溪流或看似水線的地方,有可能是山壁水源。

續行一陣後,David想到萬一最後一隊的古師傅和湘諭有事故發生,就算其中一人趕到第一營地也找不到支援,繼續往前也不知多久才能追上,因此與于倫討論後便折返尋找走在後方的智鈞與Ivy,正好兩人也覺得無人留下確認稍嫌冒險,因此商議後拜託智鈞及Ivy回到第一營地待命,等待最後一隊抵達時再討論是否就地迫降,畢竟馬洋山岔路口到第一營地的路況實在不佳,無法肯定往第二營地的路況是否一樣,David也與2人約定,抵達第二營地後若遲遲等不到後方4人,就預設已迫降在第一營地,而抵達第二營地之4人隔天一早就會原地待命直至所有隊友會合。

4人分開後,走了一陣子David才想起尚未確認前後2隊都有完整的過夜裝備,尤其是爐頭似乎全部都在後隊,只好又折返追上2人,取得Ivy的爐頭並確認後隊裝備後(天幕、地布、爐具、鍋具、糧食及水袋)再繼續往第二營地前進。

然不出大家所料,第一營地後的路況依舊沒有顯著好轉,甚至出現幾處大片溼滑的岩石阻礙去路,一行人並須小心沿著岩石邊緣緊拉著箭竹往上爬。

上圖:大片溼滑的岩石阻礙去路(大約只拍到1/3)。
上圖:此時天氣變的更差,似乎可以感受到霧雨即將襲來,讓前方4人更加賣力趕路。
上圖:來到一處展望處,但只有白牆一片。
上圖:又碰到大片溼滑的岩石,此處回程時也是相當不好通過。

.

影片:只能小心翼翼地沿著岩石邊緣拉箭竹往上。

.

上圖:看到令人絕望的一幕,整片超長的大片溼滑岩石陡上。看著于倫在前面爬,David自己也是狂冒冷汗。

.

影片:從影片可看出陡峭的程度,而且2人都不敢直接踩在岩石上,只能盡量往旁邊箭竹的根部踩。

.

上圖:終於要通過最後一段難爬的地方了。

登上最後一片溼滑的大片岩石後,距離第二營地大約也只剩下30分鐘的路程,接下來的路況就漸入佳境。

上圖:溼氣重到路旁的蕈類都結滿了露水。
上圖:此時陽光竟然露臉,穿越五里迷霧映照到David的iphone 12鏡頭上。

17:25 抵達第二營地

上圖:終於抵達漂亮舒適的第二營地,依照營地的腹地大小,要搭4T*4也沒問題,且營地乾爽伴著微風徐徐,確實是很棒的營地。

.

影片:第二營地的環視影片,影片中的黃色布條就是D2的路徑,綠色及白色的布條則是下切取水的標記。

.

上圖:營地旁還有漂亮的高山杜鵑。

由於貝兒早已先行出發取水,考量于倫架設營地的經驗最豐富,龍哥稍感疲倦,所以就由2人留在營地開始架設天幕,David則拿出攻頂包塞滿隊員的水袋下切去找Bel。

上圖:下切溪谷取水的路徑十分好走。
上圖:一路上都有紫色的布條標記路線。

.

影片:大約7~8分鐘就會下切到溪谷,David快抵達時才發現還沒拍攝路徑,由於接近溪谷時路徑轉陡,所以影片看起來較為搖晃。

.

上圖:已經看見Bel在塔克金溪旁邊取水,是片平坦的溪谷,景色也相當秀麗。

.

影片:由影片來看溪谷樣貌。

.

上圖:溪谷一側。

最後David及Bel於18:20左右回到營地,此時天色尚明,且智鈞與Ivy亦已抵達第二營地,經詢問後得知2人折返第一營地待命不久後即與最後一隊碰面,經評估並無迫降之需求,因此古師傅便請智鈞及Ivy先行出發,自己則陪同湘諭放慢速度行走

而在第二營地的6人便著手完成營地建設,2頂天幕地布搭建好後即可供8人就寢,而6人也一邊吃著晚餐一邊等待剩餘2人的來到,最後2人於晚上8點後才抵達營地,雖然速度較慢,卻也可見湘諭令人欽佩的意志力;而第二營地因海拔達2800公尺,4月的夜晚仍嫌寒冷,眾人整頓一番後便趕緊鑽入睡袋入睡。

.

DAY 2第二營地→大霸群峰→第二營地

05:00起床

由於今日的路程十分漫長,morning call設定在4:30,然而清晨氣溫太低,隊友們全部窩在睡袋裡不願起身;David因昨晚睡在最外側,一夜冷風襲面半睡半醒,掙扎到5點乾脆起身,走到炊事區暖身,不一會兒智鈞也前來煮水,便開始了今日的早餐。

上圖:早餐喝熱巧克力配上沙拉蛋吐司,隊友像摧枯拉朽般一下就解決了,根本來不及拍。
上圖:出發前回拍營地搭設的天幕,隊友們非常專業,2張天幕配合樹木、登山杖及石塊,就可以建立起供8人就寢的營地。

06:10 第二營地起登

上圖:從營地出發,一開始路徑並不平緩,此時可稍微放慢速度調整呼吸。
上圖:清晨的陽光從林間千迴百轉直落柔軟的松針,此時隊員們都十分開心,似乎今天是個大好天氣。

06:15 馬洋山

上圖:起步大約5分鐘後,就會抵達馬洋山,此處有好幾株盛開的高山杜鵑,而馬洋山三角點就隱藏在右手邊的樹叢當中。
上圖:馬洋山三角點,三等三角點但無展望。
上圖:隊員們一起合照。
上圖:幫D2表現最強的Bel和高山杜鵑合照一張。

而過馬洋山三角點後,隊伍即拆成3隊─由David、Bel及于倫3人組成的先遣隊目標走完大霸群峰;由智鈞、Ivy及龍哥組成的第二隊目標是大小霸及伊澤山;最後一隊仍是由古師傅陪同湘諭以合適的速度行走。

上圖:先遣隊率先出發,古師傅給的目標是上河時間0.5倍,事後證實根本天方夜譚,雖然輕裝可以比上河重裝快上不少,但部分路線因地形、迷途、植被等原因使得輕裝及重裝時間相差無幾,山友在推算時間時也務必考慮,避免過度樂觀。
上圖:林相已經轉為一般百岳標準型態,路徑相較昨天也好走許多。路徑雖然好走,但還是持續在上上下下,也因此先遣隊的速度一直快不起來。
上圖:當然倒木還是不能少的,一直在爭取入鏡的機會。

.

影片:走入一段優美的樹林,3人只顧著聊天完全忘了趕路。

.

上圖:抵達南馬洋山的岔路口,路牌上顯示南馬洋山路途約18分,可眺望桃山、喀拉業山、南湖大山及北稜線,不取,續往馬洋池前進。
上圖:出樹林前抵達一處平坦的營地T67(277044,2709708),約可容納4T*2+2T*2,但最近水源可能僅有馬洋池,既已抵達馬洋池似乎也沒有折返的必要,因此此座營地變得相當雞肋。
上圖:穿出森林來到展望處,David馬上就認出了被雲遮住的大霸尖山!

.

影片:David認出大霸尖山後貝兒和于倫還不太相信,直呼怎麼可能走到那麼遠?David心想這距離比我們平常單攻看到要去的山頭可近多了。

.

上圖:再往前走一小段,大霸尖山看得更清楚,這也是3人今天最後一次見到大霸的全貌QQ

.

影片:透過鏡頭望向大霸,3人此時還相當興奮,順便檢視了一下時間,似乎沒有原先預期的快(路徑沒有好走到可以整路慢跑)。

.

07:42 抵達馬洋池

上圖:終於抵達馬洋池,此時時間已落後不少。

.

影片:馬洋池風景相當漂亮,先遣隊3人也在此逗留了不少時間。

.

上圖:平坦的馬洋池營地,也是大霸北稜線D1的另一個選擇,此處2帳也是我們在北稜線上唯一碰到的人跡,顯示鮮有山友循此線上大霸群峰。
上圖:來到馬洋池一定要跟這相當具有原住民色彩的路標合影。
上圖: 一不小心就被第二隊追上,一番嘲諷下先遣隊只能趕緊出發。
上圖:馬洋池過後很快就會進入草坡迷途區。
上圖:雖然看來是相當好走的草原區,其實到處都遍布看似可走的路徑,有些是獸徑或是山友走出來的錯誤路徑,而離線地圖也無法提供如此精準的航跡,因此只能依靠山友的臨場判斷。
上圖:David回拍在後方的于倫,草坡迷途區除了路徑多之外,還暗藏許多刺人的植物,有些甚至會阻礙去路,3人在此東閃西躲浪費了許多時間,且衣物都有明顯受損。
上圖:草坡迷途區過後就會進入一小段樹林及箭竹林,再出來就是展望極佳的庫基草原了。
上圖:即將從樹林穿出進入漂亮的庫基草原。

.

影片:庫基草原上遍布數個大小不一的看天池,水池似乎都還算乾淨。

.

上圖:展望極佳的庫基草原。
上圖:看天池配上青天碧山,照片右上方被樹林夾成一個三角形草原的山頭便是伊澤山。
上圖:庫基草原是相當好走的路徑,馬上就激起3人的跑者魂。

.

影片:結果說的還是比跑得還快,跑個10秒鐘就累了。

.

上圖:這麼漂亮的草原,還是慢慢走四處拍照欣賞就好了。
上圖:庫基草原。
上圖:穿過庫基草原後,就要進入號稱本日最辛苦的路段,開始從2800m陡上至3400m的中霸坪。一開始還是緩坡慢慢向上。
上圖:到後來就是一路陡上,完全沒有給你休息的地方。
上圖:準備要出樹林,迎面而來的卻是毫無展望的一片白牆。

.

影片:David和于倫2人大嘆好累,下次還是乖乖走大鹿林道就好。

.

上圖:即將抵達中霸坪,此處地貌已經是一般高海拔的草原區型態。
上圖:遠處一小點的Bel站在山坡上等待2人的到來。

10:10 抵達中霸坪岔路

上圖:看到這根白色的枯木,就知道中霸坪到了。

.

影片:這根白色的枯木其實是路標,也是此行唯一見到寫著北稜線的路標。

.

上圖:具有濃厚原住民元素的美麗路標。
上圖:3人站在中霸坪等了一陣子,癡心妄想著會雲破天青,無奈中霸坪風勢太大,David等人實在撐不住,只好先往大霸尖山霸基過去。
上圖:中霸坪的里程碑是大霸線10.4K。
上圖:從中霸坪往霸基只要翻越一個小山頭下到鞍部即可,路徑也是十分好走。
上圖:在下鞍部的途中,David突然覺得眼前的景象很熟悉,一時想起一年半前在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上看到一幅畫作,正是從這個角度看過去的金色大霸,那時還跟Gosen講說將來一定要來這個角度拍一張,沒想到就糊里糊塗實現了。
上圖:雖然在雲霧中若隱若現,但3人還是卯足全力消耗手機的記憶體。

.

影片:來到這裡一定要大喊一聲「爸~」,半路認親一下。

.

上圖:隱身在五里迷霧之間,卻絲毫不減大霸的壯闊之姿。

.

影片:從影片來看人與大霸尖山的比例,就可以知道大霸的雄偉,當山友親臨現場的一定更能感受那股強烈的氣勢。

.

上圖:下到鞍部後拉繩一小段就會上到經典的鐵欄杆處。
上圖:從中霸坪翻過假山頭來到霸基的路徑。
上圖:鐵欄杆外有一平坦處也是經典的山友拍照地點,但仍要注意安全,先遣隊3人見到整片白牆就沒特意去拍了。
上圖:千里迢迢從大霸北稜上來認親,結果卻六親不認,讓David哭笑不得。
上圖:殺完手機記憶體後,3人沿著鐵欄杆開始往霸基走去。
上圖:一小段路程後便可見到以前的防護欄已被大霸的落石轟擊成各種扭曲姿勢,因此通過霸基時也要時不時注意有無落石。

.

影片:霸基的路雖然不寬,且旁邊就是一望無際的邊坡,但只要不過份疏忽,都能安全通過;另外大霸因岩層結構緣故,幾乎終年都會有水源從岩層縫隙中滴出,故稱大霸聖水。

.

上圖:于倫正在通過霸基。

.

影片:拍一段于倫行走的畫面,可以看到路徑雖然較窄,但踏穩腳步即可。

.

上圖:透過不同的角度來體會人類的渺小,以及大霸的鬼斧神工。
上圖:走到11.3K處,看到小心落石的警告標示,即是離開霸基踏上通往小霸的稜線了。
上圖:回望大霸一眼,還以為正要雲破天青,誰知僅是曇花一現,這也是3人在D2最後一次看到大霸的樣貌。

10:52 抵達小霸岔路登山口

上圖:往小霸的稜線上會先穿過一片樹林,林中有一塊三岔路牌,雪山方向是通往霸南山屋的路徑,其後可再前往布秀蘭山、穆特勒布山直至雪北或往武陵四秀的新達山屋;九九山莊方向則是中霸坪的來路,David一行人就依著小霸尖山的方向繼續前行。
上圖:穿過樹林後即可抵達一平台,平台上有山友以岩石排列而成的「大霸尖山」4字及當日日期,也是經典的拍照打卡地點。
上圖:此處平台可以回眺大霸尖山,若天氣好時景色應是無與倫比。
上圖:從平台往前走幾步路可與小霸合影。
上圖:于倫與「大霸尖山」4字合照,還有當天的日期「4/10」。
上圖:離開平台後續行一小段,便會抵達小霸尖山的登山口,並看到由巨石組成的路徑,有點像一條細長的石溪。

.

影片:透過Bel翻越的動作就可知道巨石著實不小,也許過去真是由小霸尖山坍塌而下的石塊,只是兩側邊坡處的石塊都直接滑落山下,獨留稜線上一條石溪。

.

上圖:這條「石溪」蜿蜒而上,直接通到小霸尖山。

.

影片:攀爬大小霸時還是要注意因風化作用造成地表的鬆動,這些落石就是從霸頂下來的山友行進時產生的。

.

上圖:回望來時稜線,此時路徑變看得非常清楚,也發現雖然是陰天,但陽光卻相當強烈。
上圖:終於抵達小霸尖山的底部,可以明顯見到風化作用相當嚴重,而通往霸頂的路徑都是走在岩石上,切記不要由鬆軟的砂石處上攻,沿線布條雖然不多,但都仍有指示功能。
上圖:此時于倫身後平台據聞是欣賞大霸的另一人氣地點,由此處眺望,大霸會呈現稍微傾斜的不同樣貌,只可惜此時只是一片白牆。
上圖:第一段垂直上攀拉繩處,是David唯一覺得有暴露感的地方,因為此處要繞一個小彎往上攀爬,而旁邊就是數十公尺高的邊坡,如果有壓力的山友建議在此放慢速度,也務必不要在此處會車。

.

影片:由下方往上拍攝Bel上攀,順便往下看一下邊坡有多深。

.

影片:攀爬上來後再由上方往下拍攝,可以發現過了第一段後,接下來的攀爬因為離邊坡已有一段距離,暴露感就沒那麼重,相對會安心一點。

.

11:30 抵達小霸尖山霸頂

上圖:成功抵達霸頂!Bel已經等到在滑手機了。
上圖:反正都是白牆,就隨便拍拍交差了事吧~
上圖:貝兒已經先行離開霸頂,其實下坡的時候以David跟貝兒的身高(176cm左右)甚至不用反過來拉繩下山,幾乎是雙手撐住腳一伸就可踏到地面,當然山友仍須注意安全,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攀爬方式。
上圖:David與貝兒在等待于倫下來,此時小霸尖山被淡淡薄霧妝點,顯得相當具有靈氣。
上圖:于倫離開前硬是要與小霸再來一張合照,不過這次撿了4顆白牆,補考是絕對躲不掉的了。
上圖:特寫大霸尖山特殊的岩層結構,是堅硬的四稜砂岩,而霸基則是台灣最古老的沉積岩,400萬年前隨著雪山山脈造山運動一起由海底搖身一變成為孤立挺拔的高山。

.

影片:David在裝大霸聖水,結果水沒裝到幾口,全身倒是被洗的挺神聖的,而大霸聖水的滋味呢?有很重的礦物質味,就像David家鄉高雄的自來水一樣,硬水的味道啦~

.

上圖:離開霸基前,David無奈地跟大霸尖山牌子合照,補考考定了。

回到中霸坪,正巧碰見從中霸山屋午休回來的第二隊隊友,他們3人因較晚才上到中霸坪,擔心回程摸黑所以放棄了大霸群峰,跑去中霸山屋睡午覺。

上圖:Ivy堅持還是要拿500元出來對著白牆一陣猛拍。
上圖:龍哥也是遵循這個制度,對著大小霸的方向拍下500元及一片白牆。

然而當下其實已是先遣隊原訂走完大霸群峰4座且要從中霸坪出發回到第二營地的時間,只是大霸群峰已走了一半,實在不甘心就此放棄,只能快馬加鞭往伊澤山前去;其實中霸坪往返伊澤山及加利山之間的山路都是百岳標準的高速公路,因此3人時跑時走,只希望回程時能少摸一點黑。

上圖:看的出來是相當好跑的路徑。

13:35 抵達8.8K岔路口

上圖:抵達8.8K的伊澤山登山口,由此處直至三角點僅需數分鐘,由地勢觀之,伊澤山應是一座典型的平緩草原百岳。
上圖:上方太陽能板處,就是伊澤山的三角點。
上圖:回拍在下方的于倫,天氣好時伊澤山是欣賞大小霸的另一熱門地點,想當然爾,目前僅提供白牆一片。

13:42 抵達伊澤山

上圖:Bel與伊澤山三角點,其實什麼也看不出來。

從伊澤山三角點往加利山的方向,有一條路線可接往大霸線8.3K處,似乎可節省不少時間,然而依據多份紀錄及當場正好有一位山友就是從這條路線上來,都一致認為路況非常差,那名山友甚至被迫人包分離才能通過某些路段,實際上更浪費時間,因此我們選擇原路跑回8.8K處,再沿著大霸線續行。

上圖:回到8.8K後,往加利山的方向依然輕鬆好走。
上圖:九九山莊與大霸尖山的路牌。

.

影片:由影片可看出路徑確實十分好走,只是David昨晚整夜冷風襲面沒睡好,一直無法維持全集中呼吸,因此根本跑不起來。

.

上圖:往加利山的山徑相當漂亮,可以想像晴天時會是何等綺麗?

14:58 抵達加利山登山口

上圖:抵達加利山登山口,此處有手機訊號,不過仍然「只有遠傳,沒有訊號」。
上圖:登山口旁有停機坪,切記營地不可建在其上,以免受罰。
上圖:前方山頂便是加利山三角點,不過怎能逃得過白牆的掌控。
上圖:往加利山的路徑旁遍布著數個青草池,不過此處離九九山莊並不遠,應不會有人想在此紮營。

.

影片:Bel及于倫2人已經在三角點了

.

15:22 抵達加利山

上圖:終於頂達加利山三角點,仍然是什麼都看不見。
上圖:David也累得無法站起,只能趕緊服下頭痛藥,期待狀況會好轉。
上圖:小休一下後,2名隊友已經無情地拋下David離去。
上圖:遠方的山頂是加利山登山口,因為加利山登山口其實比加利山還高,從加利山登山口出發要先下到鞍部再往上爬才會抵達加利山。

15:56 抵達加利山登山口

上圖:但因地勢平緩,其實很快就回到了加利山登山口。
上圖:回程碰到耶巴奧山,採腰繞的方式經過,並不會登頂。
上圖:行至中途,發現雲霧有逐漸散開的趨勢,但也於事無補,有4要補了。

17:04 抵達8.8K岔路口

上圖:回到了8.8K伊澤山登山口。
上圖:快接近中霸坪,此時David放慢腳步等待後方的于倫,于倫一看到David就大喊「好累喔~~~」所以如果走大霸北稜還想去加利山的山友,一定要記得還有從3100m爬回3400m中霸坪的這段緩坡。
上圖:David經過中霸山屋,特別來補拍一下,因為去程時有山友在此休息,山屋右後方有集雨桶,但規劃(或山友自行規劃)的廁所區似乎就在附近,所以氣味較為難聞。
上圖:山屋內狀況,其實只是一間小小的山屋。

.

影片:透過影片來開箱山屋,上方電燈應該是太陽能供電

.

17:41 抵達中霸坪岔路

上圖:中霸坪夕陽。
上圖:中霸坪夕陽。
上圖:先遣隊終於完成今日的任務了!雖然比原訂返回中霸坪的時間晚了5個小時,但也是此次大霸北稜線不含古師傅的7人中,惟3有撿到百岳的隊員,所以一定要合照一張。

而從中霸坪一路往下約半小時後,因天色逐漸昏暗且箭竹多比人高,3人只能戴起頭燈並放慢行進速度,確保前後隊友都在可視範圍內,此時可感受到在一日行程洗禮後,于倫稍露疲態,Bel仍是生龍活虎,David則是吃藥後狀況逐漸好轉;然而因箭竹海、刺柏及玉山薔薇的影響,夜色下走的更加緩慢,輕裝速度掉到了上河1倍左右,晚上8點多通過馬洋池後甚至碰到古師傅上來找人,最後在9點半左右才返回營地

因此若走大霸北稜的山友計畫D2也要拜訪4座大霸群峰,建議若不是D1就直上馬洋池或庫基草原紮營,就是D2要摸一段早黑上攻,才能避免D2返回營地的時間過晚

而3人返回營地後吃著隊友保溫的晚餐,草草整裝後一行人便沉沉入睡。是夜大雨。

.

DAY 3第二營地→鎮西堡登山口

5:30 起床

一夜大雨,所幸隊友營地建設良好,且地布都有向內捲起,因此天幕下仍是一片乾爽,而David昨夜用外套在頭上蓋了一個小帳棚抵禦寒風,因此一夜好眠,時間一到便準時起床燒水煮飯,幫隊友準備早餐。

上圖:今日路線為一路下坡至鎮西堡登山口,且早晨風光明媚,所以大意的一群人一直放空到將近8點才將營地復原。
上圖:8點準時起登,再看一眼第二營地的杜鵑,此時還是風光無限好。
上圖:離開營地3分鐘後看到D3最後的展望及藍天。

.

影片:北稜線的展望在天氣好時還是相當美麗

.

上圖:冷杉林配上箭竹林,讓人忍不住駐足欣賞。
上圖:很快就碰到第二營地前的大片岩石爬坡,D1上來時就已小心翼翼,D2一夜大雨後讓D3下行時更加困難,幾乎只能沿著岩石邊緣緊抓著箭竹緩慢而下。

.

影片:由於下行實在太不方便,龍哥甚至懷疑D1真的有走過這裡嗎?

.

上圖:再接一段大片的濕滑岩石陡下,才剛離開營地沒多久,行進速度馬上就掉了下來。
上圖:在寬稜營地小休脫外套。
上圖:又遇到大片濕滑岩石,這一處David直接在箭竹林中另闢一條路徑。
上圖:湘諭雖然速度慢,但大霸北稜線3天心態都維持非常好,對於一位登山完全新手來說實在是難能可貴。
上圖:又是大片濕滑岩石,實在讓人走到眼神死。
上圖:隊友們依序通過不好走的地形。
上圖:鑽進比人還要高的箭竹林,其實湘諭也在照片中,只是完全看不到。

.

影片:所以在大霸北稜這種容易迷路的路線千萬不要落單,前後隊友盡量不要拉開距離。

.

上圖:David每走15步左右就會停下來看湘諭的步伐,也順便欣賞旁邊的風景。
上圖:一直回到第一營地前,都會遍佈這種大片的濕滑岩石,所以速度其實拉不快,在推算上河時間時切記不要過度樂觀。
上圖:David 5千多元的小狐狸登山壓力褲被暗藏的樹枝陷阱直接貫穿。

.

影片:其實一路上仍有許多氣勢磅礡的巨木或倒或立,散落在路徑上。

.

上圖:即將抵達獵寮營地,湘諭已經迫不及待想小休一下。

11:17 抵達獵寮營地

.

影片:昨夜大雨,獵寮營地的溪溝水量仍然如此小,因此較不建議將此處列為唯一水源處。

.

上圖:于倫時時刻刻都在注意鏡頭。
上圖:回到了這棵斜臥在邊坡上的巨木,David上前觀察一下後,嘗試走路線一過去,整個人斜趴在巨木上靠雙手反撐2個手點,但因為巨木往下就直落邊坡了,暴露感實在太重,最後先由古師傅示範如何通過路線一,然而David考量自身能力且要示範走法給後方湘諭,所以改往下切一步嘗試用腳跨過去,無奈巨木實在太大,以David的身高亦無法讓跨出去的腳踩到腳點,必須由古師傅空出一手做手點給David,用向上拉的力讓身體躍過去。
上圖:David回拍湘諭嘗試通過的狀況。

.

影片:可以看出湘諭想要讓跨出的腳踏實腳點後,再把手伸給古師傅,但因為巨木太過龐大,所以根本無法踏實。

.

影片:湘諭第二次嘗試通過,影片中古師傅也有教導,如果要借手給隊友支撐,必須要抓握在對方的手腕上才不會脫落!不能用握手的方式!

.

影片:由於湘諭第二次還是沒成功通過,所以改成由Ivy再示範一次,此時智鈞還懷疑我們來時有經過這邊嗎?

.

上圖:後來由古師傅及龍哥徒手幫湘諭做腳點,David伸手做手點,才順利協助湘諭通過。

.

影片:強大且腿長如Bel,通過此處時仍會猶豫,顯示通過此處的困難。

.

事實上,David全隊8人僅教練古師傅1人能自行通過,其餘7人無論登山經驗多寡或體力強弱,均需有人在對向協助始能通過,惟翻閱山友紀錄均未有人提及,但路徑確實是通向此處,也許有替代路線,只能待未來詳查了

由於湘諭的速度下降至上河速度的2倍以上,古師傅將隊伍拆成2隊,1隊先行下山避免接駁司機久候,David則繼續陪同湘諭下山,Bel及古師傅在後方押隊。

上圖:路徑上還有這種對重裝很不友善的倒木。
上圖:終於又回到接近神木區的地方。
上圖:此時過午霧氣變得更加濃厚,似乎隨時都會下雨,但因為昨夜大雨,由馬洋山岔路口至神木區的陡下路段變得十分濕滑,4人也無法隨意加快速度。
上圖:16:30時開始下起不小的雨,眾人急忙換裝,古師傅則是一派輕鬆地撐傘雨中漫步。

17:47 抵達馬洋山登山口

上圖:17:47終於抵達馬洋山登山口,4人也終於放心,至少在日落前回到好走的神木區。
上圖:雨後渡溪時要特別注意水量,好在此處集水域似乎不大,因此並未造成4人的困難。
上圖:最後一段渡溪。

最後4人終於在20:15返回神木區登山口與其他人會合,完成了這條3天2夜泰雅族遷徙的大霸北稜線,一行人先至來時的最後補給點─全家野薑花店大啖一番,再依序於各點放人下車,最後返回台北時也已是凌晨了。

.

.

五、結語

此番3天2夜大霸北稜線行程,嚴格說起來並不算過於困難,只要山友具有重裝行走3日,每日10-12小時的能力,應能夠順利完成;而行程安排也是一大重點,D1若能紮營在馬洋池或庫基草原,便可減緩D2的壓力(又或只走大小霸),只是參閱多份山友紀錄,大多是在第二營地前便已紮營,顯示D1的陡上與地形仍極具挑戰,建議欲訪這條古老的泰雅族遷徙之路的山友應多方準備,才能順利完登!

而湘諭以登山完全新手的身分面對辛苦的3天2夜大霸北稜線,雖然歷經各種磨難且長時間重裝行進,心態上卻始終維持良好狀況,而且雙腳膝蓋也是在D3接近神木區時才有不適感,著實令人訝異,也令一行人獻上由衷的敬意,假以時日必定也是為登山高手!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