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David (張君瑋)
.
01.大霸尖山:H3492m,二等三角點1540號,百岳#28,三尖之一,又稱酒桶山
02.小霸尖山:H3418m,無基點,百岳#36,八銳之一
03.伊澤山:H3297m,三等三角點6251號,百岳#52,又稱江澤山
04.加利山:H3112m,三等三角點6619號,百岳#86
.

.
✦ 朋友們如果需要GPX檔案,可進入[ GPX–資料庫🦋花蝴蝶🦋 ]此專區來下載
.
.
一、登山資料
登山日期:2022年04月09日至04月11日
參與人員:David
……………….古師傅(David的嚮導教練)
……………….Bel (David同期學員兼同事)
……………….于倫(David同期學員)
……………….Ivy (已完訓學員兼David同事)
……………….智鈞(已完訓學員,也叫David)
……………….龍哥(David同事)
……………….湘諭(100%爬山新手)
男女比例:4男4女
新手比例:7老1全新
天氣狀況:D0晴,D1晴轉多雲,D2晴轉陰夜大雨,D3陰轉雨天✶
當日氣溫:5度C~12度C
全程距離:53.8 km。D1:12.5km,D2:28.8km,D3:12.5km
海拔落差:1809 m (H1610m~H3419m)
累計爬升:3621 m (Garmin)
累計爬降:3656 m (Garmin)
難易程度:高 (C+級)
✶起登前3~5天雨天,起登前2天晴天
.


.
預定時程
DAY 0 4/8(五) 台北->桃園->鎮西堡大停車場
DAY 1 4/9(六) 鎮西堡登山口->馬洋山登山口->馬洋山岔路口->獵寮營地->第一營地->第二營地
DAY 2 4/10(日)第二營地->馬洋山->馬洋池->中霸坪->大霸霸基->小霸尖山->大霸霸基->中霸坪->伊澤山->加利山->中霸坪->馬洋池->馬洋山->第二營地
DAY 3 4/11(一)第二營地->第一營地->獵寮營地->馬洋山岔路口->馬洋山登山口->鎮西堡登山口
.
實際時程
DAY 1
00:30 鎮西堡大停車場
01:00 鋪地布,就寢
06:00 起床整裝
07:00 鎮西堡登山口
08:18 AB區神木岔路(毒龍潭岔)
08:51 馬洋山登山口(脫離神木區)
(營地大休30分)
11:00 馬洋山岔路口(馬望海岔)(午餐+等待後隊45分)
13:40 獵寮營地
14:15 第一營地(大休+等不到後隊45分)
(折返2次討論紮營地點)
17:25 第二營地
DAY 2
06:10 第二營地
06:15 馬洋山
07:42 馬洋池(小休18分)
10:10 中霸坪岔路
10:30 大霸尖山霸基
(霸基拍照10分)
10:52 小霸岔路登山口
11:30 小霸尖山
12:05 小霸岔路登山口
12:50 中霸坪岔路(午餐18分)
13:35 8.8K岔路
13:42 伊澤山(小休12分)
13:58 8.8K岔路
14:58 加利山登山口
15:22 加利山(小休11分)
15:56 加利山登山口
17:04 8.8K岔路
17:41 中霸坪岔路(小休17分)
19:42 馬洋池
(碰到古師傅來找人)
21:27 第二營地
DAY 3
08:00 第二營地
(小營地小休+等待後隊25分)
10:34 第一營地(小休11分)
11:17 獵寮營地
(午餐+大樹過不去花37分)
14:40 馬洋山岔路口(馬望海岔)(拆隊,小休14分)
17:47 馬洋山登山口(脫離神木區)
18:50 AB區神木岔路(毒龍潭岔)
20:15 鎮西堡登山口
.
營地及水源
1.獵人營地T67(279208,2714454)
營地平整且不小,落葉及泥土地,可容納4T*1,四周應可再搭建2T*4,有塑膠桶及鐵盆儲水,但離神木區僅1hr路程,建議溪溝取水上來,未測試訊號;適合作為下午才從神木區起登的營地
2.獵寮營地
營地潮濕,山壁旁僅能容納2T*1,旁邊溪溝水量小到沒耐心接(D2半夜大雨D3回程依然小到悲哀),邊坡下有散落的垃圾和帆布,無訊號
3.第一營地
營地潮濕,砂石地,大約容納4T*1+2T*1,有藍色大帆布及朽木棄置於地,過營地後約1分鐘有標示水源處500m,但地圖上附近並無溪流,可能是山壁水源(無確認),無訊號
4.寬稜營地T67(278127,2711540)
營地微潮濕,泥土地,應可容納4T*2,無水源,無訊號;迫降用
5.第二營地
營地乾爽,砂石地,約可容納4T*4,營地有2大鍋儲水,下切海拔100m可達塔克金溪取水,下10分上20分左右,取水路徑好走有布條,無訊號
6.馬洋池營地
營地微濕,草原地形(清晨露水較重),池邊應可搭帳(紀錄有提到),另一旁大腹地可容納4T*6以上,未確認水質,目測乾淨,無訊號
7.南馬洋山岔路後營地T67(277044,2709708)
營地乾爽,泥土地,約可容納4T*2+2T*2,無水源,最近水源可能就是馬洋池,故有點雞肋,無訊號
8.庫基草原T67(276053,2708186)
草原平整且佈有數個水量豐沛的看天池,目測水質乾淨(無確認),無訊號
.
實際行程摘要

.
主要參考紀錄
2019.11大霸北稜接聖稜線
https://blog.xuite.net/yap.taipei/alienfish/588634685#
2020.4大霸北稜三天兩夜
https://hiking.biji.co/index.php?q=review&act=info&review_id=11030
.
.
二、注意事項
※本次隊友中有一登山完全新手,故行進速度較慢,可多參考其他山友紀錄比較
※鎮西堡部落至神木群的產業道路不佳,不建議駕駛低底盤車輛
※馬洋山岔路口(馬望海岔)至第一營地間路況非常不佳,多倒木、邊坡、陡上及箭竹海,對重裝山友而言相對不友善
※第一營地至第二營地間有幾處大片濕滑岩石阻路,雨天回程容易滑倒
※第二營地取水來回約40分鐘,活水水質佳
※若紮營於第二營地,第二天走大霸群峰4顆易摸黑
※馬洋池後草坡迷途區多玉山薔薇,易傷衣物
※中霸山屋有雨水蒐集桶
※馬洋山岔路口(馬望海岔)至第一營地間有一處邊坡需跨越斜臥巨木,回程難以通過,惟山友紀錄上並未記載,須謹慎通過或尋找替代路線
.
大霸北稜線係指由鎮西堡神木群始,經馬洋山、馬洋池、中霸坪直至大霸尖山之路線,由於該路線為大霸尖山北方稜線故而稱之。實際上大霸北稜線最早是日治時期測量大霸時所攀登的路線,後因大鹿林道通車而沉寂,然林道時因道路崩塌而封閉,故雪霸國家公園與岳界及當地部落討論後,另闢北稜線作為攀登大霸尖山之另一選擇。惟北稜線起登點較低且長度較短,海拔也由1600m快速拉升至3400m,除坡度較陡外,更因鮮少山友行走使得箭竹叢生、路跡不明,且一路上倒木不斷,更有濕滑大片岩層致使行走困難,故難度遠高於大鹿林道東線。
而David此次是與高山嚮導訓的部分同期/前期隊員協同教練上山,另有一名爬山新手由教練負責指導,由於隊伍遵循團體行動不落單,因此除D2由David及2名隊友組成的「先遣隊」可自由行動攻取大霸群峰外,其餘D1各大點均有整隊,D3則是由David全程指導湘諭下山步伐,因此紀錄的時間十分緩慢,實際行進時間應更短,故時程部分山友不應全盤參考。
.
大霸北稜線(含四座大霸群峰)全程約54km,約可分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鎮西堡登山口至馬洋山前第二營地路線,又可以神木區馬洋山登山口為分界,分為鎮西堡神木群及其後泰雅族傳統獵徑。鎮西堡神木群作為觀光景點,路徑相對好走,途中2次渡溪(泰崗溪)景色尚屬優美,而神木區分為AB兩區,A區因地勢陡峭故幾無遊客足跡,B區則為主要觀賞地點,馬洋山登山口恰好在B區第一棵神木前10-20公尺右側上切處。
進入泰雅族傳統獵徑後,路徑馬上轉為陡上,且土質較為鬆軟,十分接近一般闊葉林中級山路線,對於上攀還不至於不友善;而過了馬洋山岔路口(馬望海岔)後,即是夢魘的開始,除了在箭竹海洗臉洗好洗滿外,各種巨型倒木更是對重裝山友極度不友善,且路跡時而不明,時而穿梭在狹窄邊坡,更有幾處須攀爬濕滑的巨大岩層,體力方面著實消耗不少,且行進速度亦無法拉快,因此在事前規劃時不可因路線較短而輕忽。
第二部分,是由第二營地直上中霸坪,第二營地出發10分鐘內即可抵達馬洋山,由於海拔已超越2800m,因此馬洋山過後地貌就接近一般百岳較為乾淨的路線,只是箭竹海仍為標配,容易高估行進速度。馬洋池過後,很快進入草原迷途區,此處容易混淆的路線極多,且多有玉山薔薇阻撓行進路線,David一行人在此又被壓慢了速度,登山外套各自也都有受損。穿過迷途區後,行經一小段箭竹海,即抵達視野開闊的庫基草原,草原上遍布數個看天池且道路平坦,算是中霸坪前最好的一段路。最後則是D2最為辛苦的連續上升路段,水平2.7km上升600m直至中霸坪。
第三部分,是中霸坪以後往大霸群峰的傳統路線,一般自西面九九山莊而來的山友都是先以完成大小霸為目標,回程再順撿伊澤、加利兩顆百岳,此次David一行人的順序也是如此,先翻過一個假山頭下到霸基,與大霸合影後便沿著霸基前進,由於大霸尖山的特殊結構,幾乎終年都有大霸聖水往外滴漏,致使原本就較為狹窄的邊坡變得更加濕滑,必須小心通過。抵達小霸岔路後路徑轉為小型石瀑,只要小心平衡其實都算好走,一直到最後登頂小霸前的幾段攀繩,由於暴露感稍重,部分山友在上下時可能會有心理壓力,但只要抓好繩子並踩好踏點,都能平安通過。
最後則是通往伊澤山及加利山的高速公路,由於地勢平坦好走且海拔由中霸坪的3400m一路緩降至加利山的3114m,對於投宿於九九山莊的山友實在是一大福音,只是David一行人必須再爬回中霸坪,一路陡下回馬洋山前第二營地,時間上必須好好拿捏。
.
.
三、交通與住宿
本次交通係採包車(史努比,0936-055-010,價格請自洽,9人座),隊員各自集中於台北及桃園指定地點後一路撿人上車,David 9點整於台北車站上車,途中經桃園接隊友並在最後補給點進行補給後,約莫12:30抵達鎮西堡大停車場,車程上與Google map推算還算一致。

由於Google map上無法定位鎮西堡大停車場,山友可定位步行約1分鐘之「鎮西堡巨木森林停車收費及雜貨店」,遽聞該雜貨店僅假日有營業,且當日抵達時已是半夜,並無人收費,網路上資料顯示白天也未必有人收費,因此停車場是否要收費並無肯定資訊。另雜貨店左側下階梯有兩個流動廁所可供山友使用,廁所內有電燈可開啟,清潔費酌收10元便由山友自行奉獻了。由於起登時剛好碰到一群來神木群遊憩的長輩擠滿廁所,因此便無拍攝照片,相關照片可於Google map的相片中搜尋。

在進入鎮西堡部落前,最後補給點是位於尖石鄉的全家便利商店尖石野薑花店,店內商品齊全且設有偌大的用餐區,往來的山友可考慮將此設為最後補給點。

.
住宿的部分,David等人是在停車場旁空地鋪地布直接就寢,方便明日一早起登,由於當晚天氣相當晴朗並未架設天幕,因此躺下時只見滿天星辰垂掛,第一次以繁星為幕倒也讓David想起席慕蓉的詩句─「繁花之中如何再生繁花,夢境之上如何再現夢境」,一時之間令人難以捨得入睡(恰巧本次入園證的隊名也是這首詩)。
.
進入雪霸國家公園生態保護區需要申請入園證,許可證範本如下:

.
.
四、紀錄
DAY 0 鎮西堡大停車場
4/8晚上9:00 David等人於台北車站東三門集合出發,途經桃園撿于倫上車後直奔最後補給點─全家尖石野薑花店,各自挑選了D1早餐及3天中餐後(中餐都不開伙),於4/9 00:30抵達鎮西堡大停車場,由於天氣十分晴朗且偌大停車場僅有一台車停放,因此一夥人便選了停車場最裡面一塊空地鋪上地布直接就寢,由於沒有天幕的遮蔽,夜空中繁星熠熠直衝眼簾,隊友們在如梵谷星空般的夜幕下沉沉睡去。

.
DAY 1 鎮西堡登山口→第二營地
06:00 起床
06:00一到,隊友們的手機鬧鐘便此響彼落,由於氣溫還算溫和,因此大多一夜好眠,除了湘諭剛買的二手睡墊出現破洞,導致半夜一直冷醒,精神似乎不太好。草草解決早餐後便各自收拾大背,也順便分攤3天的公裝及公糧,整裝完畢便依序前往雜貨店左側流動廁所減輕重量,此時碰到一群長輩乘車前來一遊神木區,頓時人聲鼎沸好不熱鬧,我們也在7點整如期起登。

.
影片:從往廁所方向拍回停車場方向。
.
07:00 神木區登山口
由停車場最裡面往回走約20公尺後,岔路向左迴轉即是起登點,由於入口沒有標示,僅有手機通訊點的告示,因此務必記得向左迴轉往上走,若是走到雜貨店廁所那邊便是過頭了。


.
.
不到半小時後便要第一次渡泰崗溪,由於前面排隊的長輩們渡溪較慢,古師傅便往更上游處探尋一番,發現渡溪點不只一處,因此David一行人便由另一處渡溪點渡溪。



.
.
渡溪後會接上幾處木製階梯,再接回一般的山徑。

途中見到2面阻止山友切捷徑的告示牌,但捷徑看來相當陡峭且不好走,難以想像會有山友想要取此種捷徑。

08:18 抵達AB區神木岔路
接著往上續行一段,當看到一塊反插著牌子寫著「往鎮西堡產道終點登山口停車場」,便是抵達了AB區神木岔路,又稱毒龍潭岔路。

此時道路會分為左右兩條,往右是往A區神木群,亦即毒龍潭區域,不取,應取左。



.
.
過毒龍潭岔路後,路徑依然相對好走,緊接著是第二次渡溪,此處水量較小也較為容易。


通過長板凳營地後,距離B區神木區只剩下兩次小溪溝,可考慮在此取些行動水,David即在此處取了1L的行動水。

08:51 抵達馬洋山登山口
抵達B區神木群的標誌即為見到一顆巨大且被木製柵欄包圍的神木,此為B區神木區第一棵神木,而大霸北稜的路線卻在面對神木的後方,代表在觸碰到第一棵神木柵欄前便要往右上切,有山友紀錄顯示若是沿著柵欄邊緣硬往上切,路徑十分難走,應提前10-20公尺處往右上斜切。David一行人先是超過神木50公尺後發現是遊覽B區神木群的道路,才又退回到第一顆神木柵欄前10-20公尺處上切。


.
.
如前述影片,上切一小段路後很快便會見到告示牌,此告示牌是告知山友往前續行將會脫離神木群,這便是隱藏的馬洋山登山口(也許是擔心長輩們誤入,所以才一直沒有明顯標誌);穿過告示牌且方向轉南後,路徑就會突然轉為陡上,且變為一般中級山樹根泥土路,上坡時還算好走,如遇雨天且下坡就會十分濕滑,必須留心。











11:00 抵達馬洋山岔路口(馬望海岔)


.
.




午休至11:45,由於推算目前的速度抵達預定C1第二營地時,可能會有下切取水時摸黑的風險,因此拆成前後隊,前隊先行出發至營地取水;然而離開馬望海岔後,路況瞬間急轉直下,從原本的單純陡上變成了各種倒木、獨木橋及跨欄障礙賽,使得前隊速度一直拉不起來,也是此番David認為路況最不好的一段。





.
.




.
.




.
.

.
13:40 抵達獵寮營地
.

14:15 抵達第一營地

.
.
約莫20分鐘後,智鈞和Ivy也陸續抵達,一行人一直等到3點整都不見最後一隊的蹤影,但又擔心再等下去到時抵達第二營地後必須摸黑下切取水,可能有安全性問題,因此在地上一陣鬼畫符留了訊息後便分批出發。


續行一陣後,David想到萬一最後一隊的古師傅和湘諭有事故發生,就算其中一人趕到第一營地也找不到支援,繼續往前也不知多久才能追上,因此與于倫討論後便折返尋找走在後方的智鈞與Ivy,正好兩人也覺得無人留下確認稍嫌冒險,因此商議後拜託智鈞及Ivy回到第一營地待命,等待最後一隊抵達時再討論是否就地迫降,畢竟馬洋山岔路口到第一營地的路況實在不佳,無法肯定往第二營地的路況是否一樣,David也與2人約定,抵達第二營地後若遲遲等不到後方4人,就預設已迫降在第一營地,而抵達第二營地之4人隔天一早就會原地待命直至所有隊友會合。
4人分開後,走了一陣子David才想起尚未確認前後2隊都有完整的過夜裝備,尤其是爐頭似乎全部都在後隊,只好又折返追上2人,取得Ivy的爐頭並確認後隊裝備後(天幕、地布、爐具、鍋具、糧食及水袋)再繼續往第二營地前進。
然不出大家所料,第一營地後的路況依舊沒有顯著好轉,甚至出現幾處大片溼滑的岩石阻礙去路,一行人並須小心沿著岩石邊緣緊拉著箭竹往上爬。




.
.

.
.

登上最後一片溼滑的大片岩石後,距離第二營地大約也只剩下30分鐘的路程,接下來的路況就漸入佳境。


17:25 抵達第二營地

.
.

由於貝兒早已先行出發取水,考量于倫架設營地的經驗最豐富,龍哥稍感疲倦,所以就由2人留在營地開始架設天幕,David則拿出攻頂包塞滿隊員的水袋下切去找Bel。


.
.

.
.

最後David及Bel於18:20左右回到營地,此時天色尚明,且智鈞與Ivy亦已抵達第二營地,經詢問後得知2人折返第一營地待命不久後即與最後一隊碰面,經評估並無迫降之需求,因此古師傅便請智鈞及Ivy先行出發,自己則陪同湘諭放慢速度行走
而在第二營地的6人便著手完成營地建設,2頂天幕地布搭建好後即可供8人就寢,而6人也一邊吃著晚餐一邊等待剩餘2人的來到,最後2人於晚上8點後才抵達營地,雖然速度較慢,卻也可見湘諭令人欽佩的意志力;而第二營地因海拔達2800公尺,4月的夜晚仍嫌寒冷,眾人整頓一番後便趕緊鑽入睡袋入睡。
.
DAY 2第二營地→大霸群峰→第二營地
05:00起床
由於今日的路程十分漫長,morning call設定在4:30,然而清晨氣溫太低,隊友們全部窩在睡袋裡不願起身;David因昨晚睡在最外側,一夜冷風襲面半睡半醒,掙扎到5點乾脆起身,走到炊事區暖身,不一會兒智鈞也前來煮水,便開始了今日的早餐。


06:10 第二營地起登


06:15 馬洋山




而過馬洋山三角點後,隊伍即拆成3隊─由David、Bel及于倫3人組成的先遣隊目標走完大霸群峰;由智鈞、Ivy及龍哥組成的第二隊目標是大小霸及伊澤山;最後一隊仍是由古師傅陪同湘諭以合適的速度行走。



.
.



.
.

.
.
07:42 抵達馬洋池

.
.








.
.



.
.





.
.


10:10 抵達中霸坪岔路

.
.






.
.

.
.






.
.

.
.



10:52 抵達小霸岔路登山口






.
.

.
.




.
.
.
11:30 抵達小霸尖山霸頂






.
.

回到中霸坪,正巧碰見從中霸山屋午休回來的第二隊隊友,他們3人因較晚才上到中霸坪,擔心回程摸黑所以放棄了大霸群峰,跑去中霸山屋睡午覺。


然而當下其實已是先遣隊原訂走完大霸群峰4座且要從中霸坪出發回到第二營地的時間,只是大霸群峰已走了一半,實在不甘心就此放棄,只能快馬加鞭往伊澤山前去;其實中霸坪往返伊澤山及加利山之間的山路都是百岳標準的高速公路,因此3人時跑時走,只希望回程時能少摸一點黑。

13:35 抵達8.8K岔路口



13:42 抵達伊澤山

從伊澤山三角點往加利山的方向,有一條路線可接往大霸線8.3K處,似乎可節省不少時間,然而依據多份紀錄及當場正好有一位山友就是從這條路線上來,都一致認為路況非常差,那名山友甚至被迫人包分離才能通過某些路段,實際上更浪費時間,因此我們選擇原路跑回8.8K處,再沿著大霸線續行。


.
.

14:58 抵達加利山登山口




.
.
15:22 抵達加利山




15:56 抵達加利山登山口



17:04 抵達8.8K岔路口




.
.
17:41 抵達中霸坪岔路



而從中霸坪一路往下約半小時後,因天色逐漸昏暗且箭竹多比人高,3人只能戴起頭燈並放慢行進速度,確保前後隊友都在可視範圍內,此時可感受到在一日行程洗禮後,于倫稍露疲態,Bel仍是生龍活虎,David則是吃藥後狀況逐漸好轉;然而因箭竹海、刺柏及玉山薔薇的影響,夜色下走的更加緩慢,輕裝速度掉到了上河1倍左右,晚上8點多通過馬洋池後甚至碰到古師傅上來找人,最後在9點半左右才返回營地
因此若走大霸北稜的山友計畫D2也要拜訪4座大霸群峰,建議若不是D1就直上馬洋池或庫基草原紮營,就是D2要摸一段早黑上攻,才能避免D2返回營地的時間過晚
而3人返回營地後吃著隊友保溫的晚餐,草草整裝後一行人便沉沉入睡。是夜大雨。
.
DAY 3第二營地→鎮西堡登山口
5:30 起床
一夜大雨,所幸隊友營地建設良好,且地布都有向內捲起,因此天幕下仍是一片乾爽,而David昨夜用外套在頭上蓋了一個小帳棚抵禦寒風,因此一夜好眠,時間一到便準時起床燒水煮飯,幫隊友準備早餐。



.
.


.
.







.
.



.
.

11:17 抵達獵寮營地
.
.



.
.
.
.

.
.
事實上,David全隊8人僅教練古師傅1人能自行通過,其餘7人無論登山經驗多寡或體力強弱,均需有人在對向協助始能通過,惟翻閱山友紀錄均未有人提及,但路徑確實是通向此處,也許有替代路線,只能待未來詳查了
由於湘諭的速度下降至上河速度的2倍以上,古師傅將隊伍拆成2隊,1隊先行下山避免接駁司機久候,David則繼續陪同湘諭下山,Bel及古師傅在後方押隊。




17:47 抵達馬洋山登山口



最後4人終於在20:15返回神木區登山口與其他人會合,完成了這條3天2夜泰雅族遷徙的大霸北稜線,一行人先至來時的最後補給點─全家野薑花店大啖一番,再依序於各點放人下車,最後返回台北時也已是凌晨了。
.
.
五、結語
此番3天2夜大霸北稜線行程,嚴格說起來並不算過於困難,只要山友具有重裝行走3日,每日10-12小時的能力,應能夠順利完成;而行程安排也是一大重點,D1若能紮營在馬洋池或庫基草原,便可減緩D2的壓力(又或只走大小霸),只是參閱多份山友紀錄,大多是在第二營地前便已紮營,顯示D1的陡上與地形仍極具挑戰,建議欲訪這條古老的泰雅族遷徙之路的山友應多方準備,才能順利完登!
而湘諭以登山完全新手的身分面對辛苦的3天2夜大霸北稜線,雖然歷經各種磨難且長時間重裝行進,心態上卻始終維持良好狀況,而且雙腳膝蓋也是在D3接近神木區時才有不適感,著實令人訝異,也令一行人獻上由衷的敬意,假以時日必定也是為登山高手!
分類:登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