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David(張君瑋)
上一篇:2023-03-03聖稜線O型逆走3天2夜Part1🦋花蝴蝶🦋
聖稜線大哉問
Q1:聖稜線困難嗎?
A1:客觀上困難,除了大面積裸岩的品田V斷,垂直的品田三大斷崖以及素密達斷崖更是難纏,還有步步驚心的穆南劍溝,素密達山與北稜角也是滿佈碎石坡,因此客觀上是「困難」的路線
Q2:聖稜線危險嗎?
A2:斷崖處毫無疑問是「危險」的,品田三大斷崖除了垂直或接近垂直外,第二斷崖更有一處下攀是沒有踩點的,必須單手拉繩「稍微」鼓起勇氣往側邊跳下,加上斷崖下方都是一小塊傾斜腹地,然後緊鄰萬丈深淵,因此毫無容錯空間,絕對「危險」
Q3:我適合爬聖稜線嗎?
A3:除墜落風險外,尚須考慮因不會判斷腳點、緊張、心理崩潰、腳軟等可能造成整體隊伍大幅延長暴露於危險路段的風險,因此建議以下山友不要嘗試:
1.有懼高症
2.無豐富拉繩攀爬經驗
3.郊山拉繩攀爬並不是非常流暢或心理有壓力(如大屯山西峰、五寮尖、皇帝殿等)
4.過地形時相較隊友或山友較慢(地形係指斷崖、拉繩、邊坡、瘦稜、碎石坡、山壁橫渡等)
5.只走過初級百岳路線
6.不太會找腳點(攀爬時需要旁人指導或是行進速度較快時比較容易絆到)
7.往下攀爬時不太會在看不見腳點的狀況下自行用腳探出腳點
8.上肢明顯力氣不足(拉繩攀爬一段時間後容易無力)
Q4:是否有替代方案?
A4:有,我雖然目前尚未走過I聖,但蒐集山友資料評估應是品田三大斷崖最為危險,素密達斷崖自從架設鯊魚劍後難度已減低,因此以下以個人主觀難度低到高建議排列:
1.走雪東線至雪北來回,欣賞聖稜線最精華所在,危險路段為北稜角
2.由雪北再往後延伸一些路線,如最遠至素密達山屋住一晚或是下翠池,危險路段為北稜角+穆南劍溝
3.傳統I聖路線,危險路段為北稜角+穆南劍溝+素密達斷崖
4.O聖順走,斷崖均為上攀,看的到手點,危險路段為北稜角+穆南劍溝+素密達斷崖+品田三大斷崖+品田V斷
水源資訊
1.武陵山莊
除非山屋完全缺水且新達山屋活水源地也無水,否則應該沒有人想起登就背水上去
2.新達山屋
設有集雨筒,取活水點往品田山方向走20公尺左側,下6分鐘上10分鐘,路徑好走
3.品田池、亞美池、新達池
新達山屋附近的看天池,據聞較無山友使用,我們觀察雅美池水質尚佳,新達池顏色頗深,品田池則未確認
4.素密達山屋
設有集雨筒,缺水時據山友資料顯示可前往穆南溪澗取活水
5.雪北山屋
設有集雨筒,冬季經常結冰
6.黑森林水源地
隱身於黑森林之中的一條溪澗,多數時有水,據說此地的林相更為美麗
9.黑森林8.8K石壁水源
黑森林中石壁滴落的水源,設有水管引流及水桶集水,冬季經常結冰
10.369山莊
設有水塔,水源引自黑森林
11.七卡山莊
水源充足(都有沖水式廁所了)
糧食單
由於本次行程日數不長(僅共食2早2晚)且氣溫寒冷,故不另說明菜單,惟其中兩樣菜色可推薦給大家:
1.鬍鬚張黃金粹魯調理包,基本上就是滷肉包,可常溫保存,重點是很好吃!但是黃金雞絲就沒有很推
2.全聯巧巧娜即食珍珠,在山上能夠喝到珍奶絕對是無比幸福,缺點是需要冷凍保存,網路上有其他可常溫保存的品牌我自己嘗試過後都滿好喝,真心可以嘗試
DAY2 PART2素密達山屋→穆南劍溝→雪山北峰→雪北山屋
11:48離開素密達山屋
上圖:在山屋悠閒地度過寧靜的1小時後,我們便朝著雪北的方向前進
上圖:可以看到接下來的關卡除了巨大的穆南劍溝外,路徑也變得上上下下相對崎嶇
上圖:此時日正當中,然而氣溫卻只有1度,也是讓人不禁莞爾一笑
上圖:經過山屋前的路牌,我們要往雪山北峰的方向,而穆特勒布山從山屋往返則是約1小時
上圖:看一眼穆特勒布山的方向,就等下次解鎖了
上圖:繼續在森林之中游走,路徑上比較多大小不一的石塊,減緩了我們的行進速度
上圖:走一走突然在地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原來是天空即將要開了,雪北也遮遮掩掩地露出一點容貌
上圖:山壁橫渡,然而這已經是穆特勒布山四面唯一能走的一條路
上圖:途經大霸尖山的路牌,想來應該是I聖的路牌
上圖:聖稜線6K路牌,從剛剛7K走到現在竟然只走了1K,就可以知道聖稜線雖然路短但地形會降低行進速度
上圖:接下來便要一路上攀,沿著十分鬆動的碎石坡一路爬到穆南劍溝的上緣
上圖:由於土石鬆落的情況較嚴重,因此整段上攀幾乎都有架繩
上圖:我們在上攀的途中也頻頻遇到落石的狀況,面對這種狀況通常就是兩種處理作法,其一是縮短隊員距離,這樣落石即便往下碰到其他隊員,也會因為還未完全將位能轉換為動能而幾無影響;其二就是大幅拉長隊員距離,增加閃避落石的反應時間
12:14穆南劍溝上緣
抵達穆南劍溝上緣後,先要之字形陡降一段,接著映入眼簾的才是如一把長劍直接貫穿的山溝,綿延不斷看不見盡頭,山溝上滿布砂石且植被稀疏,難怪古師傅會認為稍有危險性
站在穆南劍溝眺望雪北,不時有雲霧飄來,一會能看見雪北的樣貌,下一秒又藏於迷霧之中
上圖:隊友已經開始下劍溝,我還在之字形的一側拍照
上圖:通過穆南劍溝時,因為重心位置的不同,也許下行比上行還要困難
上圖:而我總是被對面的雪北吸引,根本沒在專心下劍溝
上圖:然後回頭一望,此時天空已經大開,霧淞配上藍天,實在難以言喻當下感受到的美麗
上圖:我們要一路下到最下方的灌木叢,才算通過整個穆南劍溝
上圖:回拍上方,此時坐在電腦前的我也是一臉疑惑為什麼當時可以不拉繩就一路蹦蹦跳跳下來
上圖:被Rich抓到我拿著insta360不拉繩在穆南劍溝晃啊晃
上圖:我們5人花了約20分鐘通過穆南劍溝,可見這條碎石坡的長度,接著便切進森林
上圖:剛剛穆南劍溝下來的海拔,全部都要再次吃回來,但撐完這一段就是美麗的稜線了
上圖:海拔一路上到H3525m左右,路徑就會由西轉南,此時便要踏上往雪北的稜線,一路風光明媚了
上圖:此時天空大開,豔陽下霧淞與綠意一言不合就融合成言語無法形容的景色,也讓我第一次體會到糖霜為何要用「霜」這個字
走上稜線時我們已不想趕路了,處處難以言喻的美景,讓當下的我們深信歲月便該在此處蹉跎
還好有神隊友Rich幫我拍照,我才能獲得一堆美拍
上圖:基本上我們覺得哪處好看就在哪裡擺拍,也不管古師傅在前方等多久
上圖:之前都是在螢幕前羨慕山友在晴空之下遇見霧淞,這次終於換我自己親眼見證了
上圖:我們發現霧淞的另一個好處便是沿途有用不完的補給水,渴了就直接摘下來吃,像是沒有沾到煉乳的剉冰
上圖:後方的大霸與穆特勒布山也露了臉,我們又興奮地開始狂拍
美麗的大小霸與東霸尖山
在假山頭後淡淡發光的雪北
這條路上你不管望向前後,都是毫不掩飾的美麗
上圖:看到雪北前的最後一個假山頭,整片山坡霧淞滿載,我們興奮的情緒也一樣滿載
上圖:平心而論,見到這樣的光景,有誰能不駐足
上圖:接著往下切一段,然後準備上攻最後一顆假山頭
上圖:我們穿梭在佈滿霧淞的灌木叢中,不時抖落枝椏上的冰晶,像流沙的聲音,愈仔細聽,時光的流逝就愈慢
上圖:稜線路除了灌木叢偶爾會刮到外,路徑基本上都清楚且好走
上圖:此時回首來時路,竟見穆特勒布山、大小霸、東霸尖山、布秀蘭山與品田山都清晰可見,而我們今早還遠在品田山之後
上圖:假山頭還有一段路,但雪北的巨大身影已難以被遮掩
上圖:終於看清攔在雪北前的那道身影,瘦骨嶙峋的山峰被冰霜染白,更顯奇特的氣質,這座假山頭也是我此行印象極深的一座山頭
在豔陽的反射下,我情不自禁地為這座無名的假山頭拍下了許多照片
上圖:踏上假山頭後,雪北那巨大的身軀瞬間矗立眼前,整座山體覆滿冰霜,在陽光下散發著微微白光
如果是從雪東線來雪北的山友,建議一定要多走幾步到另一側來欣賞雪北的龐大身軀,彷彿一隻沉睡的巨獸
往前幾步回頭看,剛剛的假山頭顯得如此猙獰
得用廣角鏡頭才能拍下雪北這隻沉睡的巨獸
巍巍雪北,我從未見過如此有張力的山
連接雪北的稜線,依然美的不可方物
我們在鞍部樹林內小休了一陣,當陽光與微風拂過樹梢的霧淞,林內便下起陣陣冰霰敲打在我們身上,我不知應如何形容這種美麗,也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再見
上圖:當我們走在這條稜線上時,是我那天最快樂的時候,看著Blue的大背一路掃落霧淞,心裡那些塵世紛擾也一併掃落
上圖:此時回看剛才經過的假山頭,竟是如此曲折又奇異的山峰
上圖:繼續往上爬,雪北登山口還在更高的地方
上圖:穆特勒布山也雲霧大開,遠處的小紅點是我們在素密達山屋碰到的那對山友,剛剛下完穆南劍溝後便讓我們先行
上圖:雪北登山口比想像中高上許多,因為要直接爬升到與雪北幾乎相同的海拔
上圖:往東面望去,竟見一望無際的玉山圓柏中藏有一條細長的白色緞帶,也許是一條乾溪溝吧!所以風勢較強,讓樹梢染上了潔白的霧淞
上圖:抵達雪北登山口前再回頭望一眼,說不盡的波瀾壯闊
14:36雪北登山口
由於雪北三角點與登山口相當近,因此可以在此下大背直接走過去
雪北登山口的路牌毫無疑問的直接名列我心中的最美路牌
上圖:前往雪北三角點的路徑相當平緩,有點類似南湖群峰中的南湖北山
上圖:由於此時的海拔已突破3700m,因此有種漫步雲端的錯覺
14:44雪山北峰

雪山北峰
巍巍雪北,像猙獰的龐然巨獸盤踞在聖稜線上,凝視著朝聖的旅人,那是我第二次感受到寂靜
─歲月是作者,風是刀
從清晨5點多出發,歷經狂風、冰霰、斷崖、白牆、劍溝與霧淞後,來到雪北的我們有種被聖靈救贖的感覺,一切都是那麼地溫暖與明亮,讓我們一待就是20幾分鐘,享受蹲坐在巨獸身上的寧靜與肅穆
我們在這裡拍照拍了超久,因為大家都很怕摔到牌子,導致每個人都沒在看鏡頭
15:10雪北登山口
上圖:回到雪北登山口後大家又搶著跟最美路牌合照,我為了不破壞美感就不放了
上圖:揮別雪北後我們持續邁向南方,據說傳說中的雪北小屋就隱藏在前面鞍部的森林裡
上圖:走在玉山圓柏「溫柔」的懷抱之中,然後欣賞著薄霧、豔陽與霧淞妝點的稜線,只能說無與倫比
上圖:幾公尺的海拔差距,在山坳處的玉山圓柏便生長得如此巨大
從雪山北峰到雪北山屋這段的稜線也是讓我屏息的驚喜
上圖:下到山坳處,路徑開始變得開闊,表示雪北山屋近在眼前了
上圖:在經過幾棵玉山圓柏倒木後,雪北山屋就悄然出現在我們眼前
15:35雪北山屋
與素密達山屋最大的差別就是,這裡由千年的玉山圓柏鎮守
不知為何,雪北小屋就有一種特別的氛圍,比起靜謐恬靜的素密達山屋,這裡更顯得莊嚴神聖,兩者各有千秋
上圖:但不管神聖不神聖還是要吃飯啊~由於雪北山屋實在太冷了,我們打算下午就吃晚餐然後趕緊躲進睡袋
上圖:由我珍奶君君製作的高山珍奶獲得了大家的好評(即食珍珠很方便,大家可以參考看看)
喝飽吃足後我還在猶豫要上雪北看夕陽,但實在是太冷了,完全冷炸,所以只能快速地鑽進睡袋划手機準備睡覺
DAY3雪北山屋→凱蘭特崑山北峰→凱蘭特崑山→北稜角→雪主→369山莊→雪東→雪山登山口
昨日古師父說,從離開雪北山屋的幾分鐘後便是整段聖稜線的精華,所以為了從一開始就享受無邊無際的大景,我們成了最晚離開山屋的一群人,吃完早餐後我頂著零下2度的寒冷出來看日出,雪北山屋的朝陽色溫是如此柔和,如此地吸引人
上圖:那時我透過樹梢盯著日出許久,沒想到現在在電腦前一樣久久無法移開目光
雖然今日是大好天氣,但雪北的清晨依舊是零下2度,我和番茄來水桶取水時發現水龍頭結冰了無法取水,後來還是靠古師傅敲破表層結冰才順利取到水
除了冷,我沒有其他的記憶
06:48起登
上圖:我們起登向南,此時天空一片澄淨,今天一定是無敵好天氣
上圖:走一小段路後就可以看到被陽光照射的稜線
上圖:7分鐘!那是我們離開雪北山屋到看到這樣景致的時間,昨日同樣的時間我們還在濃霧中與冰霰奮戰,今日已是滄海桑田,恍如隔世
上圖:往前望去,壯闊的南湖大山出現在眼前
上圖:再往上走一點回頭看,雪北、穆特勒布山、大霸,一切都是那樣美的令人窒息
上圖:日出的方向,南湖大山與中央尖已經露出了完整的面容,然而10分鐘前我們還在山屋前喊冷
上圖:然後突然間,聖稜線就這樣猝不及防地迎面而來,我們呆若木雞,「原來這就是聖稜線」
上圖:此時鈴鳴山與閂山也現出了真身,而我只顧著拍照,隊友們早已化成遠方的小點
上圖:我們在稜線上一路朝南,時而靠西時而向東,面向西方時,2號圈谷與雪山西稜便不客氣地擺在眼前
上圖:昨日才見到了最美路牌,今日便把最美里程碑頒給了以北一段北二段為背景的聖稜線3.6K
上圖:此時地上還有一些殘雪,想來昨日雪山圈谷應有下雪
上圖:一路上自然是少不了奇岩怪石,我很喜歡這種裸露的岩層,有一種孤傲頂拔的感覺,但確實不好走,經常踩到不穩固的石塊
上圖:走在聖稜線,兩個圈谷讓你一次看到飽(左邊是雪山1號圈谷,右邊陰影處是雪山2號圈谷)
上圖:若說聖稜線有什麼稍微惱人的,那絕對是美麗的玉山圓柏,從頭到尾把你刮得哀哀叫(其實是擔心衣服刮花)
愈往南走會發現風化的情形愈發嚴重,有時路徑會開在碎石邊坡上,行進時也要謹慎小心,這邊都是大面積的邊坡
上圖:此時我們又繞到了稜左,可以看見遠方的山頭峰峰相連到天邊,走起來也不是到非常輕鬆
上圖:此時我轉頭一看,瞬間就被那畫面吸引住,北一、北二、369、雪東,原來我們在369山莊看到那高不可攀的稜線,就是聖稜線,就是我們攀於其上的山峰
上圖:再回頭往西北方望去,雪北依然像一隻沉靜的巨獸蹲坐在遠方
上圖:接著又要翻過一座山頭,心裡嘀咕著最好給我是凱蘭特崑山北峰,翻了好幾個山頭連第一個有名稱的山頭都還沒到,又懶得拿地圖出來判位
上圖:再扭頭一看,又被定格住了一次,此時的風景讓我再無言語,在這裡靜靜地看了一會,體會此行的第三次寂靜
上圖:爬上山頭後果然不是凱蘭特崑山北峰,但回頭發現已經與雪北的高度所差無幾了
一定要跟369山莊合照一張
這應該是跟369山莊最遠的合照吧
上圖:繼續往下一個山頭邁進
上圖:很快我們就加速來到了山頭,果不其然又不是凱蘭特崑山北峰,再回望雪北,這個角度下竟變的十分秀麗
上圖:而2號圈谷也近在眼前,看著那盛大的山容,難怪山友會認為2號圈谷的氣勢更勝1號圈谷
上圖:接著要下切一段相當狹窄的邊坡,而且地質鬆軟,個人認為是有危險性的一處地點,不過看前方相當險峻的山頭,看來就是凱蘭特崑山北峰了吧!
上圖:透過照片就可以看出邊坡路徑相當狹窄,而旁邊就是垂直崩壁,加上玉山圓柏時不時會勾引你一下,行進時務必小心
上圖:站在邊坡旁拍一張,但因為是俯拍所以看不出高低差,不過這段路我確實是抓著玉山圓柏通過
上圖:通過之後回拍剛剛的邊坡,真的不是在開玩笑,難怪雪季攀登的難度超高
上圖:按照慣例又是假山頭一座,只能將希望寄託在前方那座山頭,不過我想也沒有哪一條路線的假山頭能夠如此從頭美到尾吧!
上圖:看到自己的影子在漫步,硬是要拍一張
上圖:竟然還有邊坡巨石攀爬,看來就是凱蘭特崑山北峰了!
上圖:果不其然又不是,這就跟上班族永遠都找不到自己的財富一樣
上圖:還好一路上都是大景相隨,不然這樣一直上上下下也是相當累人
上圖:又往東方望去,此時369山莊雖然被一座瘦骨嶙峋的山峰遮擋,卻別有一番景致
上圖:而當我踏上這座山頭時,看到偌大的2號圈谷與北稜角就這樣端坐在面前,我知道,凱蘭特崑山北峰到了
08:41凱蘭特崑山北峰
這根本就是一場尋找凱蘭特崑山北峰之旅,喔對了,還有尋找耐心
上圖:凱蘭特崑山北峰的展望相當不錯,能同時看到2號圈谷與雪山西稜,光禿禿的大雪山實在讓人想不認出都難
上圖:來到了聖稜線2K,表示我們距離雪主已經不遠了
上圖:再往前走一小段,一不小心就走進了2號圈谷的懷抱,你可以看見在圈谷崩落的石塊中,玉山圓柏是如何頑強的生長與努力維持圈谷的樣貌
08:58水源岔路
凱蘭特崑山北峰過後便有一條岔路,亦即著名的黑森林水源路,可以一路通往369山莊,但今日天氣大好,且Blue從未走過雪山群峰,因此我們不能錯過雪主,便一路往北稜角去了
上圖:來到水源路的岔路口,原本古師傅想去水源路玩玩,卻被我們集體拒絕
上圖:水源岔路基本上就是一個超大的碎石坡,據說往上爬的時候是走2步滑1步
上圖:再往前走一段回拍水源岔路,碎石坡,真是謝嚕
上圖:拍照拍太久,隊友都化成了遠方的2個小點,我只得三步併兩步快馬加鞭趕上
09:22凱蘭特崑山
凱蘭特崑山有一圈玉山圓柏包圍起來的小腹地,我們在此避風曬太陽悠閒了一陣子,背後一整排整齊的玉山圓柏也是相當美麗,而凱蘭特崑山應該是上北稜角前的最後一顆山頭,因此展望特別美麗
上圖:把雙下巴藏起來,不然沒有一張合照我願意放上來
從凱蘭特崑山回望今天來時的稜線,竟是如此綺麗
整齊的玉山圓柏,就像是圍牆一樣為我們避風
凱蘭特崑山應該是欣賞2號圈谷的最佳地點
上圖:悠閒完之後便要啟程往北稜角移動
上圖:愈靠近北稜角,愈是這種成片的碎石坡,而且每個石塊都不小,有時需要跳來跳去,但並不是每個石塊都剛好穩固,我在這裡也白目地撞了幾次脛骨
上圖:已經觸碰到2號圈谷的邊緣,往下俯視更顯巨大
上圖:在稜線上隊友的襯托下,2號圈谷時在壯闊的令人嘆為觀止
上圖:落在後方的凱蘭特崑山在玉山圓柏的簇擁下相當美麗
上圖:剛通過聖稜線1.3K,我們依然奮力地往北稜角爬,不愧是與「雪山南角」雪主齊頭的「雪山北角」,海拔真的有夠高
上圖:此時海拔接近3800m,我們今日走過的山巒幾乎清晰可見,依序匍匐於身後
上圖:2號圈谷的大碎石坡此時更顯得嚇人
上圖:其實在此時的海拔下我們早已無心按照時程安排行進,放眼望去盡是美景,不虛擲光陰更待何時
上圖:往四秀的方向望去,品田、池有、桃山與喀拉業,還有成片單調又美麗的冷杉醇林
此時我們走到了稜右,1號圈谷的全貌便展現在我們眼前
往前可以清楚看到冰斗切割出來的雙角峰
感謝Rich賜我美照
能與聖稜線留下這張照片,是我此行最大的感動
上圖:此時1號圈谷的閃電路已一覽無遺,仔細看還看的到如小螞蟻一般的山友
上圖:北稜角的海拔達到3880m,無怪乎上攻了許久依然無法抵達,一顆山頭還是遠遠擺在前面
上圖:望向全台灣海拔最高的冷杉純林,冬季的圈谷色調竟有點莫蘭迪色的感覺
上圖:此時是最經典的路段,前方短短的稜線由1號及2號圈谷簇擁著,想來是最幸福的稜線吧!
上圖:透過insta360更加寬廣的取景
1號圈谷
2號圈谷
不管再細看幾次,都無法理解這裡的美
10:14聖稜線1K
上圖:終於抵達最後一哩路了,但這條稜線的美貌依然還未停歇
上圖:碎石坡已毫無節制地向我們襲來,開始有如陷泥沼的感覺,必須時刻小心避免受傷
上圖:再瞄一眼一號圈谷,我在干卓萬感嘆地「遠山黛藍,近峰竹青」,便是如此
上圖:原本在遠方北稜角,此時已化身成眼前的一座巨山
上圖:驀然回首,但見聖稜之線天上來
上圖: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又被Rich發現我爬上了一個巨石堆,拍下了上面那張照片
上圖:用全景模式拍下了整個一號圈谷
上圖:用Insta360拍下了2號圈谷的全貌
上圖:最後一個爬坡了,碎石的故鄉北稜角已近在眼前
上圖:走上北稜角前,用廣角鏡頭再一次留下2號圈谷的身影
上圖:看到Rich和Blue在前方等待了,北稜角終於到了
10:40北稜角
北稜角爆炸美!我只能這樣說,除了雪志線的路徑看不到外,幾乎附近的山脈都一覽無遺,而且四面八方幾乎都可以看到極遠的山脈,讓我們興奮不已
上圖:雪劍線、雪山西稜與白姑大山擺在眼前,能不合照嗎?
再看一眼那神聖的稜線,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再見到此景
閃電般的圈谷路徑依舊迷人,尾稜的甘木林山則是期待下次造訪
Rich和Blue的可愛合照
無敵爆炸美的翠池山屋、大劍山、雪山西稜與白姑大山
玩耍了一陣之後我們便往聖稜線的終點─南面的雪山主峰走去,而此時右前方最遠的一座山峰便是玉山
西邊的雪劍線、雪山西稜以及白姑大山依然美的炸裂
上圖:角度再往旁邊一點,便能看到博可爾草原與火石山
東方則是由北一段及北二段佔領,照片左方竟然可以看到我們多次無法出對的南湖西北稜,而右邊最遠竟然看到了奇萊東稜
最後再看一眼北面的聖稜線,我好期待再次回到這個地方,就與第一次來到雪山一樣,有一種歸屬感
上圖:看完北稜角360度的大景,繼續沿著匍匐的玉山圓柏中的小徑下切
上圖:下切一段後便會看到繩索,此時便要沿著碎石坡開始陡下北稜角
上圖:在同樣的比例尺上可以看到,北稜角後的碎石坡也相當巨大,與穆南劍溝相比僅略遜一籌而已
上圖:此時番茄與古師傅已經走到碎石坡的下緣,從這個角度看一號圈谷感到十分壯麗
上圖:突然想到2年半前懵懵懂懂跟著Gosen和Smile來單攻雪主東,甫出黑森林便被一號圈谷的美麗山壁震懾到,沒想到此時我已站在山壁的頂端
上圖:回拍拉繩陡下的起點
上圖:如果不是因為我沿路拍照走在最後一個,我一定會跑到照片中的山頭上來嗨一下
上圖:從這個角度就可以看到這片碎石坡的陡度
上圖:而且這裡風化嚴重,愈靠近山壁的地方似乎累積更多砂石,所以我選擇不拉繩,找堅固的岩石直接走
其實這塊岩壁矗立在此有種恰到好處的美麗,走近看時又能強烈感受到它的雄偉
上圖:下完北稜角之後就要再一次把剛剛的高度全部補回來,有種何必呢~的感覺,從這裡還可以看到遠方淡淡的西巒大山
上圖:看看剛剛下來的陡度,我是選擇照片中左側岩石較為穩固的地方直接下來
上圖:最後400公尺了!心中突然很希望這一切都不要結束
上圖:Rich和Blue已經走到了雙角之間的冰蝕埡口,而雪劍線與白姑大山恰好就蹲坐在這個缺口的遠方
上圖:回拍北稜角,依依不捨,與她真正親近之後才發現如此綺麗
上圖:此時已經可以看到前方的翠池岔路了
11:11翠池岔路
上圖:從這裡開始就要一路上攻到雪主了
翠池與雪山西稜都是往同個方向走,看起來聖稜線是新設的路牌
上圖:由此處上雪主的感覺與雪東線差不多,都不算太陡
上圖:跑到前面幫Blue與北稜角合照,此時仰拍北稜角竟是如此高大
上圖:從冰蝕埡口看雪山一號圈谷,整個碗公一覽無遺
上圖:再跑到Rich前面拍一張,此時的北稜角已是截然不同的面貌
上圖:幫Rich和大碗公合照一張
上圖:哇嗚~終於到達聖稜線的終點了!
11:27雪山主峰

雪山主峰
兩年半前的那天,雪山東峰是我的第一座百岳
而雪主,是一切的起點
─這次沒哭了,畢竟愈老愈沒血沒淚
雪山主峰於我而言是一個最特別的存在,如果不是她的莊嚴壯麗與那一日的晴空萬里,也許也不會一腳入坑,所以如今重新踏上這個神聖的頂點,心中百感交集
上圖:上雪主的第一件事一定是再看一眼聖稜線,到底如何才能這麼美
上圖:我們終於走到了聖稜線的起點,也象徵這段旅程最神聖的部分在此結束
上圖:旁邊雪劍與雪山西稜的山形也是令人難以置信的清秀
上圖:再往旁邊一點就是雪志線的路牌,前方還可以看到環山部落
上一次來的時候這裡由岩鷚鎮守,這一次換成了圓滾滾的金翼白眉
上圖:雪山神獸,其實一點都不瘦
一開始大家還很開心地發現雪山神獸跑到大背上來了
上圖:下一秒就在古師傅的大背上拉屎
上圖:偷放一張年輕時的照片
上圖:玩耍了半個小時後,便要往登山口邁進了,但這邊的景色實在令人難以忍心離去
上圖:再拍一次美麗的大碗公雪山一號圈谷
回望那些蜷曲死去的玉山圓柏,我想這裡便是黑洞吧!時間彷彿停止了流逝,右圖是我2020年第一次踏足雪山的景象
上圖:看到志佳陽大山露出了山容
上圖:此時北稜角已經回到了記憶中的模樣,是那樣的高不可攀
上圖:步道上竟然還有未融化的殘冰,可見雪山圈谷真是個天選之地
上圖:我一直在找兩年半前的拍攝角度,而Rich和Blue則已經化成遠方的2個小點
上圖:這才是記憶中的北稜角,巍巍山頭好似難以親近
上圖:雪山圈谷的美麗實在是有目共睹
上圖:遠方開始出現冷杉純林,表示我們逐漸接近3500m的森林線(此處海拔約3600m)
12:31圈谷底部
回到了圈谷底部,依照記憶中的角度拍了一張對比圖,右圖是我2020年來時拍下的,在不同的時節圈谷的色彩也相當不同
接近黑森林前同樣想起了之前拍照的地點,所以在同樣的角度再拍了一張
上圖:進入黑森林前再看一眼圈谷
上圖:黑森林的冷杉純林依然如記憶中一般美麗
如果哪天有空,也許我會來住一晚369山莊,在黑森林裡遊蕩,爬上甘木林山,看看不同面貌的圈谷
上圖:黑森林水源岔路,從這裡可以往水源路走去
13:04 8.8K岩壁水源
上圖:之前就聽過黑森林裡8.8K的岩壁水源容易結冰,果然此時岩壁上高掛許多冰柱
上圖:而岩壁下方的路徑則全部結冰,我試了一下,超滑,沒事別試
上圖:終於要出黑森林了,藍天配上這段黑森林,實在絕美
上圖:369山莊已在眼前,而光禿禿的雪東則在幾顆山頭之後
上圖:在此處依然可以眺望武陵四秀
上圖:仰拍高山芒與黑森林,兩年半前我們是秋天來,那時漫天的芒花好不美麗,至今都難以忘懷
上圖:369山莊前的蜿蜒小徑
上圖:捷徑處新設立了告示牌,期望透過教育的方式能讓山友自發性的停止使用捷徑,減少對環境的破壞
上圖:整片高山芒之中就只有那棵樹孤立挺拔
上圖:往黑森林水源路的路牌,當年經過完全不知道什麼意思,如今覺得自己已有所成長
13:52 369山莊
由於從雪主下來後都沒有休息,於是我們在369山莊將大背中的紅豆湯處理掉,配上絕美的展望,一時也是相當輕鬆寫意
上圖:歷史性的建築,也許再見到它之時已是全新樣貌,正開啟著它的下一段生命
上圖:369山莊的展望超好,直接就正對著武陵四秀
上圖:即便現在是豔陽下的下午2點,氣溫也不過8度而已,只要沒曬到太陽依舊是冷死
上圖:在369山莊大休後我們便一路快馬加鞭趕路
上圖:此行的最後一座百岳已經近在眼前
上圖:雪山東峰前的停機坪
上圖:雪山東峰大概3分鐘以內就可以攻頂,就算走過還是要再來看一次
15:15雪山東峰

雪山東峰
回到了我的第一座百岳,褪去青澀的模樣,背上厚重的行囊,我們的旅程才正要開始
─變胖了倒是真的
上圖:雪東也是眺望武陵四秀的好地點,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我們起登的稜線,此時品田池有已經變得好遠好遠
上圖:這裡是我的第一座百岳,一定要好好紀念一下(當時還有鐵牌)
一路加速來到哭坡觀景台,觀景台已被拆除,變成有點隨意的木椅,左圖是2020年來時觀景台的原貌
上圖:在哭坡附近還可以看到滑軌,建材會由滑軌上的小火車運到369山莊旁,我們還笑稱以後就把木柴運上來,然後把走不動的廢柴運下來,369山莊就變成6星級山莊了
16:58七卡山莊
上圖:整修後的七卡山莊我還沒開箱過,據說非常高級
上圖:原本登山口的管理員已經改到這裡辦公,正在看我們的文件
山屋內的通鋪
飯廳看起來相當不錯
這裡還有更衣室和沖水馬桶!
整體來說七卡山莊設施相當高級
上圖:由七卡離開後有一處因為要跨越滑軌所以搭起了一座臨時便橋
17:57雪山登山口
上圖:終於完成了聖稜線O型逆走
五、結語
聖稜線,不愧為從日治時代傳頌至今的神聖稜線,在蜿蜒崎嶇的高海拔連峰上,我們經歷了烈陽、大霧、冰霰、霧淞、斷崖與劍溝,然後在晴空萬里之下被雪山圈谷擁抱,在靜謐莊嚴的童話故事小屋中虛擲光陰
在聖稜線,一切都綺麗的足夠奢侈,連眨眼都覺浪費,我想這就是聖稜線的由來
也許當我更加強大了,下一次來便是白雪靄靄時
Part I與Part II皆引人入勝,也讓我們一起體驗的寶島台灣的偉哉聖稜線!感謝為文!
讚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