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20 石鹿大山+佐藤山+佐藤與白石駐在所O型 🦋花蝴蝶🦋

.

01.石鹿大山:又稱為霞喀羅大山,H2234m
02.佐藤山:H2332m
03.佐藤駐在所:H2040m,位於根本古道上
04.白石駐在所:H1629m,位於霞喀羅古道12K處

.

上圖:石鹿大山,就是霞喀羅大山!今日第一峰,左起:阿志、我(Gosen)與Tim。
上圖:這一棵樹,我稱它為雄壯樹!座落於石鹿大山與佐藤山之間,看起來真的極其雄偉!
上圖:今天的第二峰,佐藤山。Smile與佐藤山。
上圖:佐藤駐在所,我們三人所站的位置,是當年佐藤駐在所的大門。
上圖:阿志貼上的是圓體神木!Tim正在指著其高大的樹頂,仰之彌高,望之彌遠。
上圖:白石駐在所與Smile,Smile正站在當年駐在所巡佐夫人用酒瓶所圍的酒圈裡。

.

✦ 朋友們如果需要GPX檔案,可進入[ GPX–資料庫花蝴蝶 ]此專區來下載

.

.

一、登山資料

登山日期:2022年11月20日
參與人員:Smile、Tim、阿志、Gosen
天氣狀況:晴轉陰
當日氣溫:11度C~17度C
全程距離:28.6 km (Gaia)
海拔落差:711 m (H1621m~H2332m)
累計爬升:1523 m (Gaia)
累計爬降:1745 m (Garmin)
移動時間:13小時02分 (Garmin)
移動速度:2.19 km/h
靜止時間:03小時21分
全程時間:16小時23分 (05:21-21:44)
平均速度:1.74 km/h
難易程度: (有危崖邊坡)
拍攝紀錄:照片542張,影片131部

.

上圖:由Gaia GPS所紀錄的等高線圖。圖片中的上半部份就是霞喀羅古道,我們所走的路線是藍色的部份。在手機上可以拉開放大來看
上圖:由Garmin所紀錄的等高線圖。在手機上可以拉開放大來看

.

影片:由Garmin所紀錄的動態移動點。

.

05:21 石鹿步道口 (總里程0.0K)
05:40 霞喀羅古道1.2K廁所岔 (總里程1.2K)
06:52 霞喀羅古道3.0K石鹿大山岔 (總里程3.0K)
07:39 石鹿佐藤岔 (總里程3.6K)
07:41-07:53 石鹿大山 (總里程3.7K)
07:54 石鹿佐藤岔 (總里程3.8K)
08:39 雄壯樹 (總里程5.1K)
09:12 廢棄獵寮 (總里程5.8K)
09:52 威武樹 (總里程6.7K)
10:46-11:15 佐藤山 (午餐)(總里程7.7K)
11:27 稜線駐在所岔 (總里程8.0K)
11:56-12:13 佐藤駐在所 (總里程8.5K)
12:58-13:08 稜線駐在所岔(搜尋稜線路入口)(總里程9.0K)
14:06 檜山岔(接上白石古道) (總里程10.2K)
14:30 10米崩壁 (總里程10.8K)
14:44-14:47 圓體神木 (總里程11.3K)
14:53 神木 (總里程11.5K)
15:12-15:17 跨崖木橋 (總里程12.4K)
15:44 崩塌下切橫渡 (總里程13.6K)
16:42 大型獵寮 (總里程15.2K)
17:11-17:29 白石駐在所(古道12.0K)(進食)(總里程16.6K)
17:50 霞喀羅吊橋(霞喀羅古道10.5K)(總里程18.1K)
17:54 過溪(霞喀羅古道10.4K)(總里程18.2K)
18:25 9.1K吊橋(霞喀羅古道9.1K)(總里程19.5K)
19:26 楢山駐在所(霞喀羅古道6.5K)(總里程22.1K)
19:58-20:05 油霞麥岔(霞喀羅古道4.9K)(總里程23.7K)
(20:35 Tim與阿志已提前回到石鹿步道口)
20:38 石鹿大山岔(霞喀羅古道3.0K)(總里程25.6K)
21:44 石鹿步道口(霞喀羅古道0.0K)(總里程28.6K)

.

上圖:移動時間與海拔高度關係圖。
上圖:移動距離與海拔高度關係圖。

.

.

二、注意事項

霞喀羅古道,就是美麗的代名詞!由於到了每年的秋冬時節,只要楓葉轉紅飄落,整個步道充滿了紅黃橘綠的各種落葉,就像是彩色盤上所調出來的一樣。

但今天,我們要抵達到佐藤山還有佐藤駐在所,是一趟冷門且將近30K的挑戰!其中,會走過霞喀羅古道、一小段的根本古道,還有白石古道,是一趟美麗與哀愁的一日行程,美麗的是霞喀羅步道與山巒楓葉美景,哀愁的是這是一趟尋根(根本古道部份)之旅,哀愁的是挑戰即將開始,哀愁的是Smile又要走在最後哀哀叫了。

上圖:日據時期所留下的根本古道路線圖,就是圖中黑色的路線,圖中另有細藍色的路徑,是目前我們由霞喀羅大山走上佐藤山的路線,粗藍色的路線則為霞喀羅古道。由葉文彬先生所提供。

清晨,我們一行人由Tim開車由台北開2.5小時,抵達霞喀羅古道的石鹿步道口,已經超過清晨5點,約在5點半時起登,沿著霞喀羅古道而行,逐漸的緩上經過霞喀羅古道1.2K的廁所、1.3K的田村台駐在所、2.5K的奧樣崩壁,而來到了3K的石鹿大山岔,由於是冬天,要超過早上6點後天色才會轉亮,所以在這一段路線上,由天色全黑頭燈點亮,一直來到天色轉明收起頭燈。

接著,就由古道3K的石鹿大山岔右轉陡上,要走0.7K的距離陡上海拔超過200m的高度,這過程會經過石鹿名樹,接著上了稜線後,路徑就轉為緩上,一直到佐藤山岔,再往前走不到100m就抵達了石鹿大山,或稱為霞喀羅大山。果然,被稱為「大山」的山都是陡到發抖的山。

在石鹿大山拍完照後,再走100m退回到佐藤山岔,接著開始未知的旅程,之前的印象就是這一段往佐藤山的路徑非常的原始且不明?鮮少人走。但今日走來之後發現,從霞喀羅大山到佐藤山之間的路徑被整理過了,這個路段阿志走過,他也覺得今天走來,路徑極清楚,走來仍辛苦。但非常感謝默默投入且將路徑整理過的幕後英雄。

從石鹿大山走到佐藤山,距離恰好有4K,由石鹿大山的H2234m經佐藤山岔開始先陡下到H2185m,接著一段的稜線平緩路徑後,再逐漸陡上到H2216m,再陡下到了H2109m就看到了雄壯樹,這是我自己取的名字,為了方便辨識,而且看了也覺得非常雄壯。接著,經過廢棄獵寮,再來就一路陡上,雖然路徑整理的清晰,但這一段陡上到H2300m的過程仍然是不輕鬆的!往後,略微陡下,看見了另一棵威武樹,再來就一路陡上抵達H2332m的佐藤山。

佐藤山的山頭頗寬大,我們四人就在此吃起午餐,並討論著等會的路線,由離線地圖來看,再走300m可以抵達稜線路與駐在所岔,接著再陡下走500m的距離可以到達佐藤駐在所。到了佐藤駐在所,如果走一般山友走的傳統路線,接著就要在原始路徑上挺進,走700m後要往左側的陡坡走500m陡上海拔200m,再走300m的緩和路線抵達檜山岔,這一段傳統路線就是根本古道。但考慮到Smile陡上速度比較慢,所以我們四人一同決定,陡下先去佐藤駐在所,再原路陡上回到稜線岔,接著走1.2K看來相對平緩的稜線路來接到檜山岔。

因此,在佐藤山午餐後,開始往佐藤駐在所方向走。這一段的前300m就已經是一路在陡下海拔有100m的高度,沒想到,到了稜線與駐在所岔,還要繼續陡下海拔200m的高度。尤其是後段從稜線岔到駐在所這一段,雖說有500m的距離,實際上在駐在所裡就走了100m,表示實際上必須在400m的距離裡陡下200m,而且整段陡坡路徑上,看起來到處都可以當作是路徑,實際上也是如此,重點是只要方向正確都可以陡下到駐在所,沿路也有一些登山隊的登山布條,但綁的路線都略有差異。

在駐在所拍照停留了20分鐘,再花45分鐘陡上回到稜線路岔,接著往稜線路走,但?路徑勒?一開始就找不到路徑入口?花了一些時間,只好從岩壁上沿著離線地圖的路跡硬闖,大約闖了100m後就連上了路跡上,果然,稜線路非常好走,但因為布條超稀少且老舊,因此我們由入口開始,Smile就堅持要沿路綁上布條,這一條稜線路看來幾乎無人在走,有路跡沒有布條,為了超捷徑省一點陡上陡下的辛苦,我們幾個對著離線地圖,由Tim跟阿志前導,我(Gosen)在後面對著GPS的路徑做修正,Smile則一路上沿路綁布條,自行走出路線,專注太久走出後就覺得太疲憊了。這一段稜線路只有1.2K的距離,而且算得上好走,但也花了一個小時。

要出稜線路前,就看到路徑左側有一片乾沼澤,穿過乾沼澤後就接上了白石古道,如果再往右前走50m就是檜山岔。我們接上白石古道後,就直接左轉開始沿著白石古道往白石駐在所方向走,沒有想到白石古道看起來很優,還在想接著的6.4K到白石駐在所不就是輕鬆自在的過程了?

結果開心沒有很久,這一條白石古道雖然路徑是林道的型態,但是沿路右側邊坡看來很是震撼啊,這右側邊坡陡下大約有200m的深度,萬一不小心滾下就直接滾到200m深的溪谷了。再加上,這一段古道上有不少處的崩塌,就會處在腰繞或高繞的過程,其中最危險的一段就是等高線圖中的危崖木橋這裡,要沿著幾乎垂直的陡滑邊坡而過,其中一小段沒有路徑,有之前獵人所架的木頭橋,但是木頭上異常潮濕且滑,是要非常小心的一段路。通過危崖木橋後,白石古道的路徑上偶寬偶窄,或偶有崩塌路段,但都不具有危險性了。

上圖:我們來到了危崖木橋段,古道到了這裡,已經崩塌到看不到路徑,必須要貼在幾近垂直的邊坡上橫切而過。

.

影片:邊坡本身就具有陡滑的特性,右側是極深的邊坡斷崖,要非常非常的小心。

.

上圖:超級陡滑的邊坡,不好踩踏,少數的樹幹要利用來通過。
上圖:阿志看到我正要通過木橋,伸手來扶我一把!這個木橋本身潮濕,踩踏上去後會發現鞋子會滑動,真要極為小心。

.

影片:來看Smile走過邊坡木橋的過程。

.

上圖:回拍木橋,左側的邊坡下去極為深邃,也是今天最具有危險性的一段。

在白石古道上,經過了一個大型獵寮後,接著再走1.4K的距離就緩緩而下到白石駐在所,Smile與我(Gosen)抵達時已經超過下午5點,而阿志與Tim提早我們20分鐘早早就到已經在等待我們的到來了。

在白石駐在所,Smile又覺得肚子餓了,所以我們四人在此停留吃了一些餘糧,此時接近黃昏時刻,想想要由白石駐在所走回到石鹿步道口還需要12K的距離,想想,雙腿就軟了一半。在下午5點半開始由白石走霞喀羅古道回走到石鹿,因為Smile覺得雙腳有些酸痛,所以讓Tim與阿志先走,不用等我們,而我(Gosen)則依照Smile的速度慢慢陡上走回石鹿。

一路的回走過程,等於在幫我們複習之前走過的回憶,先經過10.5K的霞喀羅吊橋,10.4K的過溪段,9.1K的吊橋,6.5K的楢山駐在所,4.9K的油霞麥岔,而回來到3.0K的石鹿大山岔,此時Tim與阿志已經抵達石鹿步道口,我(Gosen)則一路激勵Smile加油前進,大概還能維持一小時3K的速度,也在晚上9點半後抵達石鹿步道口。

完成了一趟對Smile與我(Gosen)是超級挑戰的路線!

.

.

三、路線、交通與住宿

從石鹿方向開車進入霞喀羅古道,最後10K的水泥產業道路非常不容易行駛,建議開高底盤的車子。霞喀羅古道石鹿端,最後的位置是迴轉道,朋友們,請不要把車停在這裡,這樣會讓車子無法迴轉啊!如果朋友們只是要去賞楓,建議走下方(3)東進東出的方式來進行。

朋友們,如果要走霞喀羅古道,有底下幾種方式可行:

(1)西進西出之一日行程:
自行開車或請接駁車至石鹿步道口,走至白石駐在所,再回到石鹿步道口。是否順檢石鹿大山,則請朋友們自行斟酌體能狀態來決定。不走石鹿大山僅走古道,單趟需要12K,來回往返需要24K,但步道路況雖然良好,仍需考慮自己的登山習慣。若順檢石鹿大山,則來回往返則需要26.4K,其實也不算得上輕鬆。

(2)西進至石鹿大山即折返之一日行程:
由石鹿步道口走到石鹿大山後即回程,此時的總里程僅有8.4K,會相對輕鬆,且可慢慢悠閒賞楓拍照而走。

(3)東進東出之一日行程:
自行開車禍請接駁車至養老步道口,循著林道經過跨越壯觀V型深谷的白石吊橋,而至白石駐在所折返。單趟需要10.5K,來回往返需要21K。這也是過去最受歡迎的路線,但因為每逢冬季楓紅時,過多的汽車進入養老停車場,目前在冬季有限制進出的汽車數量,而且必須事先在網路上先取得進入的名額才能進入。

(4)西進東出之一日行程:
此過程需要兩地接駁,如下圖所示,接駁車由石鹿步道口,開回到養老步道口等我們上車,整個路徑需要84公里且要開3小時半的車。因此自行準備兩車來接駁的時間成本實在太高。最好是請接駁車來接駁,如此下山後也可以在車上小睡一下。

(5)西進東出或東進西出兩日行程:
霞喀羅古道若分為兩天行程,則可在白石駐在所進行紮營。但此種行程與一日單攻一樣,也需要接駁車。

石鹿步道口的停車位比較少,養老登山口有專用的停車場。開車到石鹿步道口的路線條件比較差,而養老登山口的道路條件比較好,因此由石鹿上霞喀羅古道,會建議一定要採高底盤的汽車。另外,因為每年到了楓紅的冬季時刻,養老端進入的車輛過多,因此有管制規定,如下:

  • 管制期間:2022年11月4日起至2023年2月28日止周五、六、日及國定假日的06:00-18:00。(以2022年為例)
  • 管制地點:尖石鄉錦路岔路口至霞喀羅國家步道養老登山口之間,即竹60線34K處起管制
  • 管制總量:每日限定汽車178輛(小客車)進入,入山前請事先於網路預約、取得通行證才可進入養老部落停車,敬請民眾配合。

.

若朋友們另有接駁車的需求時,提供我們以前(非本次)行程的接駁車資訊:

嘎密家民宿位於霞喀羅古道養老端前600m,大約在進入秀錦道路7K處。如果朋友們有需要,不論是走養老山或來霞喀羅古道養老端走走,都可以跟嘎密家葉文彬帥哥老闆聯絡,葉先生對霞喀羅古道非常熟悉,也走過探勘的根本古道,也能當嚮導帶隊解說,意者洽:

葉文彬,電話:0905-181-273,嘎密家民宿或養老登山口接駁或霞喀羅古道嚮導解說等

上圖:這是在2021年12月2號,Smile與我(Gosen)去走養基布O型,回程與文彬兄的合照。有關養基布的紀錄,請您參考:2021-12-02 養基布+霞喀羅古道(養老端) 🦋花蝴蝶🦋

.

我們今天的路線是採西進西出,順繞石鹿大山+佐藤山的O型走,不需要入山證也不需要入園證,也不受到車輛總量管制的影響。

這是Smile與我(Gosen)第三次造訪霞喀羅古道,有關於霞喀羅古道的紀錄與影片也請朋友們參考如下:

2020-12-17 霞喀羅古道+石鹿大山:全程一日縱走 🦋花蝴蝶🦋

.

影片:由steven所剪輯。由於我們回程走霞喀羅古道已經天黑,可以看此影片來看"天亮"時的步道行蹤。

.

.

四、紀錄

(1)石鹿步道口到石鹿大山岔

上圖:凌晨3點半由台北開往石鹿步道口,抵達時已經超過5點,停好車,準備裝備,起登。05:21
上圖:往石鹿步道口方向走。
上圖:剛經過霞喀羅古道0.0K里程碑,就會看到對面這三個解說佈告欄。
上圖:阿志與石鹿步道口。
上圖:左起:Tim、阿志與我(Gosen)。
上圖:開始今天的挑戰行程。05:24
上圖:走到了霞喀羅古道0.5K里程碑。接下來的本文中都將霞喀羅古道簡稱為古道。05:30
上圖:走到了古道1K處。05:38
上圖:古道1.2K的羅山林道南線岔,我都稱為廁所岔比較好記!有人要上廁所,只好稍微休息一下囉。05:40-05:49
上圖:繼續走,經過古道1.3K的田村台駐在所。05:52
上圖:田村台駐在所的介紹。
上圖:目前天色已經開始泛出白光,冬天,天亮得很晚,路徑左側就是日據時代的砲台安置處。05:52
上圖:走到了古道1.5K處了。05:57
上圖:霞喀羅古道,這是第二次拜訪了。上一次的紀錄如下:2020-12-17 霞喀羅古道+石鹿大山:全程一日縱走🦋花蝴蝶🦋,給朋友們參考。
上圖:古道上出現有黑色水管。
上圖:此時天色剛亮,也是最冷的時候,大約只有11度C。
上圖:步道上出現大團的水管。06:11
上圖:通過鐵鍊段。
上圖:通過古道2.0K。06:16
上圖:疑?有機車停在這裡?06:19
上圖:古道上又有一個里程碑,看不出字跡?06:21
上圖:這一段是略微陡上。
上圖:比較陡峭的一小段。
上圖:要由此岩塊左上。06:31
上圖:接著,要拉繩而上,有陡度。
上圖:Smile在後方,一邊幫我們拍照,一邊哇哇叫!
上圖:持續陡上,有繩索可以拉。
上圖:來到了奧樣崩壁。06:37
上圖:古道2.5K的奧樣崩壁,因日據時期的駐在所所長夫人在此跳崖而命名。
上圖:右側後方的山頭,就是石鹿大山。
上圖:剛天亮,還看不出來,今天是否會有大太陽?雖然,Windy預測為陽光普照?
上圖:這裡是一處崩塌地形。
上圖:遠處的大山是鹿場大山。
上圖:放大來看,可以看到樂山雷達站。
上圖:過了奧樣崩壁後,路徑直轉而下。
上圖:稍微的緩上。
上圖:卜派大樹。06:49
上圖:過了這一個右側斷崖後,石鹿大山岔就快要到了。
上圖:順著箭頭方向走。
上圖:前方就是古道3.0K。
上圖:古道3.0K,再前方一點,Tim所站的位置就是石鹿大山入山口。06:52

.

影片:來到了石鹿大山岔,往右上走。由此到石鹿大山需要的距離有0.7K,要由海拔H2016m陡上到H2234m。06:52

.

上圖:在石鹿大山岔合照一張!

.

(2)石鹿大山岔到石鹿大山

上圖:往石鹿大山走,一開始就是直直的陡上。
上圖:山坡上有不少大樹!
上圖:抵達石鹿名樹!這是我們自己取的名字。07:02
上圖:大伙與石鹿名樹合照!
上圖:回拍石鹿名樹。
上圖:過了石鹿名樹後,路徑又開始轉為非常陡上。
上圖:大概有60度的斜率吧?
上圖:上來後,路徑稍微緩和。
上圖:路徑又開始轉為超陡上。
上圖:很吃腳力的一段路徑。
上圖:Tim走的超快,總感覺他都不會喘,都可以一直不停的直上。
上圖:上了稜線,路徑轉為平緩很多。
上圖:稍微的陡上,但沒有剛才的吃力了。
上圖:又有大樹。
上圖:隱約的感受到,陽光由東方逐漸往我們的方向灑落,看來天氣不錯。
上圖:來到了石鹿佐藤岔,往右走100m就可到石鹿大山,往左走3.9K可到佐藤山。我們要先往右去石鹿大山,再回程到這個岔路口,接著再往佐藤山方向走。07:39
上圖:往右走100m,去石鹿大山。
上圖:石鹿大山,或稱為霞喀羅大山,海拔H2234m。07:41
上圖:Smile與霞喀羅大山。
上圖:我們三位男士與霞喀羅大山,左起:阿志、我(Gosen)與Tim。此時,雖然已有陽光,但空氣仍然寒冷,我們幾位仍然穿著風衣不忍脫掉。

.

(3)石鹿大山到佐藤山

上圖:離開石鹿大山。07:53
上圖:退出100m的距離,回到石鹿佐藤岔。07:54
上圖:往佐藤山的方向有路標指示方向,上頭寫著:往佐藤山,(沿路獵徑岔路多,行走時請小心確認)。
上圖:陡上一小段後,隨即路徑轉為陡下,要陡下到海拔H2185的鞍部,這一段的距離約為200m。07:57
上圖:阿志與Tim的速度很快,等我(Gosen)與Smile下來時,阿志已經在此展望處拍起來了。對面是石鹿大山西峰的稜線。08:00
上圖:接下來的稜線路約有600m的起伏不大,上下海拔起伏在20m之內。
上圖:路徑也比想像的好走一些。
上圖:稜線路上的橫躺樹幹。
上圖:右側出現了一次深谷斷崖。08:05
上圖:深谷斷崖。

.

影片:動態來看這個看起來好美的深谷斷崖,但也要小心別太靠近。

.

上圖:由於阿志之前就走過佐藤山這一段路線,他一直表達今天走來跟當年他走的條件優太多了,這表示有有心人來整理過。
上圖:大樹+倒木。
上圖:好大的猴板凳啊!08:11
上圖:我自己看過以前山友走過的紀錄,總感覺這一段路線上應該都是非常原始的狀態,沒有想到路跡這麼清楚!
上圖:突出木,起此彼落。
上圖:過倒木。
上圖:四劍客樹。希望今天我們四人像這四劍客樹一樣的堅挺!08:19
上圖:樹包隆起土。
上圖:ㄟ耶!有蝴蝶結耶!
上圖:一路上巨樹不少。
上圖:這是夫妻樹嗎?都黏在一起了。
上圖:倒木上真是不少。
上圖:讓我(Gosen)休息一下。
上圖:沒有想到在稜線上,巨木參天。
上圖:這些大樹,真是又高又壯。
上圖:開始往下,但也是緩緩而下。
上圖:再陡上一小段。08:32
上圖:其實走到目前為止,只覺得走到佐藤山是輕鬆的,舒爽的,尤其再加上有陽光為佐料。
上圖:往左走,繞過大樹。
上圖:阿志趴在船桅上。這船桅上攀附著不少像蛇的樹枝藤蔓。08:37
上圖:哇!眼前為之一亮!這棵樹長的真是雄壯,就稱為雄壯樹吧!08:39
上圖:陽光下的雄壯樹!讓人感受到生意洋溢!
上圖:回拍一下雄壯樹!
上圖:過了雄壯樹後,就開始陡上,要由海拔H2110m陡上到H2160m。

.

影片:過了雄壯樹後,陡上!看來Smile又要哇哇叫了。

.

上圖:上到山頭後,就會看到這棵筆架樹。08:51
上圖:今天享受到森林浴,芬多精的加持。
上圖:路徑再轉為陡上。
上圖:有路標指示往佐藤山的方向。09:04
上圖:略微的陡上。
上圖:上到了一處平台,這裡就是廢棄的獵寮。09:12

.

影片:廢棄獵寮,這裡大約在石鹿大山與佐藤山的中間位置,有不少的酒瓶。09:12

.

上圖:廢棄獵寮的酒瓶。
上圖:回拍廢棄獵寮。
影片:過了廢棄獵寮後,接著就要在300m的距離裡,直接由海拔H2215m陡上到H2300m,這一段是要抵達佐藤山前最陡的一段。

.

影片:過廢棄獵寮後,陡上,就是陡上!

.

上圖:疑?為何Tim停下腳步了呢?
上圖:原來有這麼大的猴板凳!09:20
上圖:這當然要拍起來。
上圖:離開猴板凳樹。
上圖:陡到不行。
上圖:左轉持續沿著陡峭的稜線路上走。
上圖:Smile,上來後,路徑就轉為平坦了!給Smile一些些鼓勵。
上圖:上到海拔H2300m後,路徑變得平坦了,但這裡不是假山頭的最高處。

.

影片:陡上到了H2300m。

.

上圖:再往前走200m抵達此處,就是這一個假山頭最高處,這裡的海拔有H2325m,所以應該稱為2325峰吧!09:43
上圖:開始緩下,走約200m就看到了這一棵,威武樹!實在不知道如何命名?只好任意命名以用於好辨識位置。09:52
上圖:回拍威武樹。
上圖:再1K就可以抵達佐藤山,接著的路徑起伏不大,最陡的已經過去。
上圖:這段稜線路上,真的巨樹不少!
上圖:緩上。

.

影片:其實接下來的陡上,沒有剛才上2300峰前那一段那麼陡。10:02

.

上圖:穿著白色雨鞋的阿志,正在等待Smile的到來。
上圖:目前氣溫大約已經上升到16度C左右,突然覺得熱了。
上圖:又有大樹。

.

影片:大樹後面的山頭就是佐藤山,已經看到山頭。10:08

.

上圖:Smile,你什麼時候跑到我(Gosen)前面了?好,回拍這棵怪樹。
上圖:跨越倒木,看得出我的腳不長啊。
上圖:從等高線圖上來看,覺得沒有這麼陡啊?腳都在抖了。

.

影片:陡上佐藤山!10:17

.

上圖:再看一次等高線圖,Oh No!300m的距離要陡上100m的高度,才能抵達佐藤山。而目前這一段,要在100m陡上50m的高度!
上圖:Tim應該已經登頂了!阿志也是勇腳,可以一直看到他,因為他一路等著我們兩位軟腳的。
上圖:看得到又要上稜線,就是太陽的方向。
上圖:我已經在接上稜線路的邊緣了。
上圖:終於上到稜線路,終於出運了。10:30

.

上圖:終於上了稜線,還有300m的距離,佐藤山,我們來了。

.

上圖:還有一小段的陡上。

.

影片:走在稜線路上,快到了。

.

上圖:抵達,佐藤山!為了親近你,辛苦我們了!四人決定在此吃午餐,阿志馬上就開始煮開水泡麵。10:46
上圖:佐藤山,今天的第二峰。
上圖:Smile與佐藤山。

.

(4)佐藤山到佐藤駐在所

在佐藤山休息時,體認到Smile的速度比較慢,由離線地圖上來看,顯然在往佐藤駐在所岔有一條稜線路,看起來海拔起伏很小,應該是可以讓Smile比較輕鬆的路線,因此我們決定,等會由佐藤駐在所岔,在500m的距離裡陡下海拔200m的高度,抵達佐藤駐在所後就原路而回,再接回稜線路,看這樣是否可以讓Smile舒緩一下。

也就是說,接著我們要走的路線,跟一般山友的走法有些不同。一般山友,是先由佐藤駐在所岔,一樣在500m的距離裡陡下海拔200m的高度,抵達佐藤駐在所後,會繼續往前走,接著再次在500m的距離陡上200m的高度,再走300m的根本古道接到檜山岔。

而我們是由佐藤駐在所岔,在500m的距離裡陡下海拔200m的高度,抵達佐藤駐在所後就原路而回,再接回走1.2K的稜線路,而抵達檜山岔。

因此,如果依照山友們的習慣走法,要走1.6K到檜山岔,而按照我們的規劃,則要走2.2K到檜山岔,雖然比較遠一些,但不需要走一段路徑比較不明的路線,或許會比較快一些。

上圖:我們在駐在所岔陡下500m距離的陡滑段到佐藤駐在所,之後原路折返回到駐在所岔,就接上稜線路走到檜山岔旁的接回點。如果走傳統路的根本古道,其實也是有一段的陡滑段需要陡上。從上圖中陡滑段的GPX軌跡,可以看到我們下與上走的路跡略有不同。

.

影片:我們四人在佐藤山進食午餐,休息了將近半小時,後面皮要繃緊了,需要趕路了。11:15

.

上圖:回拍佐藤山。11:16
上圖:接著要走300m的距離,由佐藤山的H2332m陡下到駐在所岔的H2239m,這一段也算得上蠻陡下。

.

影片:由佐藤山往駐在所岔,一路要下切。

.

上圖:走到此,要往左腰繞過前方大樹。

.

影片:由大樹左側腰繞過。11:21

.

上圖:再拍一張。
上圖:來到了駐在所岔。11:27
上圖:回拍,剛才走過的路徑。

.

影片:動態來看駐在所岔的周遭。

.

上圖:因為我們要回來走稜線路,因此,決定輕裝而下,將背包放在此岔路口,並開始往佐藤駐在所陡下,這一段路線要在500m的距離裡陡下海拔超過200m,而且路徑上倒木不斷,砂石落葉路徑超級陡滑,是要小心不要滑倒的一段路徑。
上圖:一開始陡下,就面臨一堆的超大倒木,相當崎嶇,非常難走。
上圖:Tim與阿志走得蠻快,會在前方指導Smile與我(Gosen)下切的路線及方式。

.

影片:動態來看,就可以感受到倒木倒得亂七八糟啊!11:30

.

上圖:一路陡滑下切,會發現至少有兩種不同的布條指示不同的路線,因此,Tim與阿志已經在自我抓方向尋找好走的路線。11:36
上圖:Tim與阿志走得真的很快,我(Gosen)正在告訴Smile下走的方向。11:46

.

影片:真是超級難走的一段,由影片來看會覺得還好,但實際上滑動的程度超乎想像。11:46

.

上圖:陡下時,手腳都要並用,並且要將重心壓低。

.

影片:中途有一條細細的繩索,也可以當作是路徑的辨識,因為我們回程時,就沒有走回到這條細細的繩索處。11:50

.

上圖:除了Smile,我們三人其實已經抵達底下鞍部,也就是佐藤駐在所。11:56

.

影片:看得到路徑,卻沒想到會這麼難以跨步?Smile也走了下來。

.

上圖:駐在所裡的歷史酒瓶。
上圖:看得出來,這佐藤駐在所的腹地頗大。

.

影片:由駁坎的位置,可以感受到這駐在所有好幾層。

.

上圖:Tim,你已經喝起來了嗎?
上圖:佐藤駐在所,也是座落在根本古道上的其中一個駐在所。
上圖:持續往下走。
上圖:喔!這裡是佐藤駐在所的大門。
上圖:Tim與佐藤駐在所大門。
上圖:我們三人來體認一下當年當日本人的樣子。

.

(5)佐藤駐在所到檜山岔

上圖:該回程了。12:13
上圖:再回拍酒瓶。
上圖:沿著駁坎走回。
上圖:離開佐藤駐在所,開始陡上。想到這一段陡上,要陡回海拔200m的高度,而距離有500m,瞬間腿就軟了。12:15
上圖:真的走到這裡,也別管布條方向了,只要方向正確,自行判斷路徑。
上圖:稍微等待一下Smile。12:17
上圖:一路陡上過程,還是可以看到不少的大樹。
上圖:阿志正在指說,細繩的位置在比較左側的位置。
上圖:覺得這個位置比較好走,不靠左側走了。

.

影片:陡上過程,真是超級辛苦。12:23

.

上圖:Smile也發現到,我們三人有點往右側走,但實際上,方向正確就行,因為往左一些也一樣陡滑啊!
上圖:怎麼會這麼難走?12:26
上圖:離稜線還好遠啊。
上圖:一看就知道,這是Smile下來的時候綁的布條。

.

影片:真是令人喘息不止的一段陡坡,沒錯!只要看到倒木越來越多,就表示稜線快到了。12:37

.

上圖:很少走過這麼滑的路徑。
上圖:疑?這是八角蓮嗎?今天開眼界了,這是治蛇毒、防癌的中藥良方。12:43

.

影片:八角蓮!持續陡上。

.

上圖:再度回到稜線邊的倒木區。
上圖:沿著紅色箭頭路線而上。12:53

.

影片:Smile還問阿志及Tim,可以直接穿過而上嗎?不行!

.

上圖:快要抵達稜線路岔。
上圖:回到背包放置處,取回背包,接著要走鮮少人走過的稜線路。12:58
上圖:當我們回到稜線路駐在所岔時,阿志一馬當先已經先往圖中橘色的路徑而走,但走了約30m,就覺得我們偏離了真正的稜線路,橘色這一條路線,只是另一條通往駐在所的路徑。因此回到岔路口,Tim與我(Gosen)拿出離線地圖的路徑軌跡圖來對,發現正確的稜線路必須要往左上而走,但,沒有布條?沒有路跡?我在此處看了一下,覺得可以往更左側的山坡繞過?可Tim還有Smile想要循著軌跡硬闖看看,此時阿志在我們前方50m處,已經自行對著軌跡圖往左上硬切了。我們也在此稜線路上綁了不少布條,如果有朋友們要走同樣路線,而不是走傳統路線,可以參考!圖中右下角的下切與回程方向,是我們今日往駐在所實際所走的路線。13:08
上圖:硬闖上來後,大約走了不到50m的阿雜路徑後,一上稜線就是這樣優美的路徑了。13:23
上圖:這一段稜線路長度約1.2K,優美好走,缺點就是有極為稀少的布條,要自行辨識方向,所以,Smile就在後方一路綁布條。

.

影片:由Tim與阿志在前方前導找布條與路徑,我(Gosen)則在後方利用離線地圖幫Tim與阿志進行修正方向,但走稜線的確好走很多。13:47

.

上圖:走到此,這裡就是下圖中的接回點,其實應該再往前走50m底檜山岔後再左轉接回對面我們三人所站的白石古道。但人就是會這樣啊,看到下方的沼澤是乾的,直接跨越而過不就好了。14:06
上圖:目前我們已經走到圖中的接回點

.

影片:動態來看乾沼澤的接回點,Tim已經在叮嚀接下來要加速了!在我們影片中再往前走50m才是實際的檜山岔。我們在此吃個橘子,喘息一下,準備再出發。

.

上圖:由此接近檜山岔的接回點走白石古道到白石駐在所的距離有6.4K,在這裡,看起來路徑很優,心中還在想,接下來就是路長但是應該很好走,殊不知,接下來這一段才是考驗的開始啊!14:18

.

(6)檜山岔到白石駐在所

影片:Smile說這一段是石鹿古道或根本古道,其實講錯了!這一段我稱它為白石古道。我說今天的探勘路結束了,其實接下來的挑戰剛開始啊,我也講錯了!14:18

.

上圖:開始起走,覺得路徑舒暢快意。
上圖:古道算得上寬,就僅有右側的邊坡非常深邃,看起來這邊坡一路下到底下的薩克亞金溪的支線,可能有200m的高度。
上圖:這一段古道上有很多處的倒木、崩塌段。14:21

.

影片:其實,我已經幾乎要走上了,但總覺得應該走一下倒木,刻意再走回上倒木而走。

.

上圖:目前的路徑條件不錯。

.

影片:白石古道的其中一段。14:24

.

上圖:通過倒木。14:26
上圖:阿志正在等我們到來,要我們注意,腳步不要踩在木頭上,頂滑的。從以前爬山以來,阿志的個性就是如此,在需要注意的位置,就會特別給大家叮嚀一下。

.

影片:右側邊坡都頗深,雖然古道不是很窄,也是要注意步伐。

.

上圖:這裡就是10米崩壁,要稍微下切再陡上一段。14:30
上圖:Tim已經站在對面的位置上。

.

影片:10米崩壁,像這樣要小心的路段,接著還有不少。小心步伐!

.

上圖:脫離了10米崩塌段。
上圖:回拍這一段10米崩塌。
上圖:沿路都有山友綁的布條,不過,個人是覺得,這一段路徑路跡清楚,並不太需要綁額外的布條。

.

影片:倒木不斷的一段。14:33

.

上圖:巨木,雖然還不像神木,但也頗寬廣。
上圖:跨越倒木。14:37
上圖:接著的這一段邊坡也有崩塌的現象,路徑砂石會滑動,要慢慢的走。14:38
上圖:只要路徑上有轉彎的地方,看起來都很容易崩塌,應該是雨水匯積的流道所造成。14:41

.

影片:這一段的崩塌段,樹木看起來大到像是神木。

.

上圖:再拍一張。
上圖:路徑的寬幅稍微變窄。
上圖:有礙子耶,這表示在日據時代這一條古道是有電線通過。
上圖:圓體神木!好圓啊!為了好辨識,自己給他取這樣的名字。14:44

.

影片:阿志已經趴在圓體神木上,拍一張啊!

.

上圖:看起來好美的圓體神木。14:47
上圖:一過圓體神木,馬上再遇到倒木崩塌。14:46

.

影片:圓體神木邊的大倒木,看起來也是神木。

.

上圖:再往前走300m,再度看到另一棵神木。14:53

.

影片:動態來看第二棵大神木,跨越神木時要注意右側邊坡。

.

上圖:崩塌。14:54
上圖:好不容易,來了一段好走的路段。14:56
上圖:倒木?一路相隨!
上圖:又有一棵大樹!14:57
上圖:看來,今天這一段,就是要參加6.4K的障礙賽,真是倒木不斷。
上圖:倒木,木倒,人繞,擾人。
上圖:這一路上,Tim與阿志走得超快,但會在危險處等待著Smile與我(Gosen)的到來。
上圖:接下來,由此開始,這一段大約200m的距離,路徑都有些破碎危險。

.

影片:Smile說這裡是獵人木橋,其實還沒有到,這一段開始就要非常注意腳步與支撐,大多沿著邊坡在走。15:07

.

上圖:下切再陡上。
上圖:遠遠看,比較能夠看出地形與接續的路徑。15:09
上圖:開始要進入等高線圖中的危崖木橋段。15:12

.

影片:這一段危崖木橋段崩塌道路徑就是沿著幾近垂直的邊坡橫過。

.

上圖:能夠讓手支撐的樹幹有限,而腳踏在滿佈青苔的陡坡很不牢靠,右側是邊坡斷崖地形,很具有危險性。
上圖:我正在通過超滑的木橋,阿志過來扶我一把。

.

影片:換Smile通過,阿志再度去扶Smile,這木橋看來也岌岌可危,但沒有木橋也難以通過。

.

上圖:回拍危崖木橋段。

.

影片:過了危崖木橋段後,接著的路徑也還是陡滑角度很大的邊坡路。

.

上圖:回拍這一段陡滑邊坡。15:17
上圖:再度看到礙子。15:25
上圖:危險路段已經通過,接著的路段,就是注意邊坡。
上圖:滿滿的松蘿段。15:40
上圖:路徑走來仍不輕鬆。

.

影片:整片滿滿的松蘿,這裡也是等高線圖的崩塌下切橫渡的位置。15:43

.

上圖:我們三人,正在等待正在拍攝的Smile。
上圖:下切橫渡的路徑。

.

影片:來看Smile動態說明橫切過程。15:47

.

上圖:獨立樹根。
上圖:又有崩塌段。15:50
上圖:看來前方又出現陡峭邊坡路徑了。15:53
上圖:很陡滑的一段。

.

影片:這邊坡看起來就不只60度?

.

上圖:這張照片,比較看得出整條白石古道的右側邊坡,有些路段已經是垂直型態的斷崖。
上圖:我個人覺得這一小段也有危險,可走的路徑很狹小。

.

影片:每一步伐都要超謹慎,真沒想到這一段6.4K的"林道"是這麼難走耗時。15:58

.

上圖:邊坡持續陡峭!
上圖:特別跟Smile說:這一段稍微停止攝影,這一小段也有危險。16:00

.

影片:雖然路徑上灑落了不少紅色楓葉,但狹窄的邊坡更令人專注!

.

上圖:Smile還在拍我,這一段拍攝過程中,最好拍攝的人不要走動,定點拍攝。
上圖:陡滑,我已經在用手撐岩壁來行走。

.

影片:今天一路走來,總覺得佐藤駐在所是歷史尋根之旅(循根本古道),而白石古道是探勘挑戰之旅。16:01

.

上圖:路徑轉好許多。
上圖:唉!剛講完,馬上又來一段崩塌。16:04
上圖:站在崩塌段,往右側展望看出去,是無名的山頭稜線,更左側的後方是布奴加里山,但這裡看不出來。
上圖:沒想到,阿志與Tim還在等我們兩隻烏龜。由此到白石駐在所,已經沒有危險路段,Tim與阿志則快馬加鞭的前往,Smile與我(Gosen)要到白石駐在所,才能看到他們兩位。
上圖:回拍這段的崩塌段。
上圖:跨越倒木。16:17
上圖:路徑變得不複雜了。16:21
上圖:走起來,舒服很多。16:29
上圖:我們也快步而行。16:31
上圖:倒木擋住了步道,直接採上倒木跨越而過。16:39
上圖:路徑左側山坡出現大型獵寮!16:42
上圖:這個大型獵寮,有些凌亂!也有水源。
上圖:小段的崩塌。
上圖:又出現獨木橋。16:44
上圖:不過,這一段好走很多,也比較沒有危險性。
上圖:嘿?奇怪?Smile什麼時候又走在我前方了?這一段邊坡也是要小心,旁邊有繩索可以拉。16:48

.

影片:沒想到,還是有略具危險性的邊坡崩壁。

.

上圖:陡下的角度變大。從離線地圖來看,離白石駐在所大約還有300m的距離。17:05
上圖:還在持續陡下中。17:05

.

影片:陡坡下來後,接上的路徑變得很平緩。17:05

.

上圖:迎接我們的,就是即將出現的白石駐在所。17:06
上圖:有聽到人聲!白石駐在所。17:10

.

影片:已經看到白石駐在所的建築物。17:11

.

上圖:白石駐在所,看來有不少的商業團帳棚!Tim與阿志也等了我們有15分鐘。 17:11
上圖:Tim與我(Gosen),在白石駐在所。
上圖:再來一張!
上圖:Smile站在當年駐在所所長夫人用舊酒瓶所圍的酒圈內拍照。
上圖:辛苦了!Smile。Smile表示她又覺得餓了,所以,我們決定在此休息進食一番。Smile總是罵我,說我都不吃東西的,可是我就不覺得餓啊!
上圖:左起,阿志、我(Gosen)及Tim,今天算是完成了!雖然還有12K的霞喀羅古道要走。

.

(7)白石駐在所走回石鹿步道口

上圖:天要黑了,催促著Smile,我們要離開了。17:29
上圖:看到了嗎?還有12K,雖然這一段路,我們都走過了,但是,不是2K啊,是12K!
上圖:我跟Tim還有阿志說,你們先出古道吧,看來,Smile接下來不能快了,我(Gosen)來陪。
上圖:走到古道11K里程碑。17:42
上圖:古道10.5K的霞喀羅吊橋。17:50
上圖:回拍霞喀羅古道。
上圖:古道10.4K的過溪。17:54
上圖:古道10K。17:59
上圖:左前方的木棧橋毀損,必須由此下切繞道。
上圖:來到了9.1K的吊橋。18:25
上圖:走到這,就想起2021年,我們與伙伴,采庭、妙妙、嘉鴻、Steven等跟我們一起走過霞喀羅古道的回憶!18:26
上圖:古道9.0K。18:32
上圖:古道8.0K。18:50
上圖:崩塌改道。
上圖:拉繩而過。19:11
上圖:古道7.0K。19:14
上圖:經過裁剪木。
上圖:來到的楢山駐在所。19:27
上圖:由白石回走到石鹿,是陡上階段,Smile走的有些無奈,速度慢慢有些變慢,一路上一直給她打氣,但有時會打氣打到生氣!
上圖:古道6.0K。19:37
上圖:又有崩塌段。由石鹿到白石這一段的古道路徑比較差一些,難怪賞楓的朋友們都是由養老走到馬鞍或走到白石。
上圖:陡下,有繩索。
上圖:回拍這一段崩塌段。
上圖:通過阻道鉅木。
上圖:古道5.0K。19:56
上圖:古道4.9K的油霞麥岔,Smile想休息一下。想起當年跟Mario還有Kim一起走油霞麥,走錯了路,差點就從這裡出來。朋友們可以參考:2020-03-22 新竹五峰鄉:油霞麥O型 🦋花蝴蝶🦋。19:58-20:05
上圖:還有崩塌,但綁了很多的繩索,可供平衡使用。20:17
上圖:回拍這一段崩塌段。
上圖:古道4.0K,此時覺得氣溫驟降,我已經將風衣給穿上。20:19
上圖:要上到石鹿大山岔前的木階梯。
上圖:Smile,加油啊!走了一天,看到是陡上的階梯,對意志力是一大考驗!20:33
上圖:終於回到古道3.0K的石鹿大山岔,早上就是由這裡,開始了兩座大山的今日行程。20:38
上圖:換個角度,回拍石鹿大山岔。
上圖:古道3.0K。20:39
上圖:古道2.0K,過了奧樣崩壁後,應該是背風面,突然覺得又熱了起來,再度脫掉風衣。21:05
上圖:回到大團水管處。
上圖:古道1.5K。21:19
上圖:回到古道1.3K的田村台駐在所。21:24
上圖:古道1.2K的廁所岔,或稱羅山林道岔。21:26
上圖:古道1.0K。21:28
上圖:古道0.5K。21:36
上圖:終於回來了,石鹿!21:43
上圖:阿志與Tim兩人窩在車裡,還蠻冷的,一起來蝴蝶飛!完成了一日大挑戰!21:44

.

.

五、後語

霞喀羅古道+佐藤山,就突然會由賞楓變成是鐵腿行程!這一條路線,一直很想走,但也一直刻意延遲,總覺得路徑原始不明,有可能會花非常多的時間來尋路,今日走來,只能說,過了佐藤山後一直到白石駐在所這一段,真的具有挑戰!

謝謝我們的伙伴,Tim、阿志,願意陪著Smile與我(Gosen)一起來完成這不可能的任務!

回程,Tim還要開2小時的車,將我們再回台北,由衷的感謝!我已經忘記了,回程時到底開了多久的車,因為很快就進入夢鄉。

有關霞喀羅古道的經歷,朋友們也可以參考我們之前的文章:

01. 2020-12-17 霞喀羅古道+石鹿大山:全程一日縱走 🦋花蝴蝶🦋

02. 2021-12-02 養基布+霞喀羅古道(養老端) 🦋花蝴蝶🦋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